[分享]讓我們一起走近薛法根
行為準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為人態度:誠懇、樂觀。
最推崇的人物:蘇霍姆林斯基、魏書生。
最喜歡的雜志:《讀者》。
最喜歡的書:太多(只要對教學研究和實踐有啟發的)。
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物:母親(從記事起,母親就是任勞任怨,整天不講話,只是做)。成長三步曲:模仿——-借鑒——創新。
目前主攻課題:“組塊教學”實驗研究。
二
3月5日,我第三次來到薛法根的學校——盛澤實驗小學(原名吳江市第二實驗小學)。
采訪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
按照常規,像他這樣一位江蘇省名教師、特級教師,身邊應該留有豐厚的材料。然而不,他許多東西、特別是一般人認為有用的東西都沒有:他上過許多優秀的示范課(其中不少屬于“樣板課”),早已被各地制成錄像。我想調幾節出來看一看,對不起,沒有。“他們沒有給我。”他若無其事地說。那么最近才開的幾節課,像《螳螂捕蟬》、《火燒云》、《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有吧(我聽說這幾節公開課反響很大,體現了他的組塊教學設計)?然而,也沒有。難道沒有錄像嗎?回答是肯定的。有些課不僅錄了像,還被邀請單位刻成光盤正在賣錢。但是,“我沒有買。”他說。那就看看專題片吧(我聽說有電視臺為他做過專題片)。但是,也沒有。照片呢?十幾年的照片,總該有一些吧。還是沒有。他似乎過于大大咧咧,過于不注意積累資料,過于不注重收集成果了。他見我有些失望,連忙安慰我:事情太多,實在顧不上,太忙了……下次我一定跟他們要……
這可怎么辦呢?有關薛法根的報道我是收集了一些,但我不能抄別人寫過的東西。我只能從現在入手,使用最笨的盯人戰術。
我從早到晚跟著他:我看他早上到校第一件事如何打開電腦,搜尋吳江市的行知網站,看有哪些教師又給他貼了些什么東西;我看他如何匆匆忙忙夾著課本趕到三年級教室,高高興興給孩子們上閱讀課《本來我想先跌的》;我看他接聽一個又一個電話,答應或推辭省內外多家單位講學或上課的邀請;我看他不厭其煩地一件件處理學校的日常事務,一會兒跑到樓上,一會兒跑到樓下;我看他在全校教師會上講話,號召大家不要浮躁認真讀書;我看他主持青年教師班主任沙龍,在燈下和幾十個班主任認真地切磋;我還“跟蹤”他到家,參觀了他的陋室,“飽覽”了他的“群書”,和他及夫人神聊到深夜……在好幾天的時間里,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半(據說他后來還要看兩個小時的書——這是習慣),我看他一刻也沒有閑過。“太苦、太累了。”“光想睡覺。”他白著一張臉說。他沒有時間睡覺,要做的事情太多。作為主持全校工作的副校長,他必須處理學校的日常事務;作為江蘇省名教師、特級教師,他要指導全校(包括吳江市)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學業務。為了不脫離教學崗位,他還在教三年級一個班的語文課。為了把自己的教學智慧貢獻給更多的教師和孩子,他在行知網站上開設了薛法根專頁,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對上門求教的教案進行評點,與貼了帖子要求對話的同行進行交流(我打開過薛法根網站,發現登錄的人非常多)。去外地講學上課,他只能安排在星期六、星期天。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沒有雙休日、大禮拜,只有星期六、星期七。我奇怪他好像沒有功成名就的感覺,相反總在急急忙忙地趕路。他一如既往地前傾著身子(弓著背),或若有所思、或陽光燦爛地笑著,幾乎看不到那背后隱藏的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