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富蘭克林揭開雷暴秘密的艱難,體悟富蘭克林大膽實驗、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從而明白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又百折不撓的精神。
4、學習文中烘托這種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是的,這篇課文就是寫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的事。
二、找出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過渡: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富蘭克林是一位科學家,科學家,這真是一個讓人無限向往的稱謂。他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也是科學實驗的過程,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驟,我們的課文在給我們揭示天火之謎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文中他從開始關注雷暴到最終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是經歷了許多個環節的。這些環節,就是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每一位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這樣的步驟。
1、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步驟。
最好是能用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提問——觀察——推測——實驗——結論
現在,就讓我們來一回當下最流行的穿越,通過書中的文字,時光穿梭,回到18世紀,跟富蘭克林一起揭開天火之謎。
三、品讀課文,了解富蘭克林的人物品質,感受成功的艱難。
(一)、提出問題:
1、我們先來看看,富蘭克林的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提問”,所謂提問,其實就是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蘭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小節,告訴我雷暴有多可怕?
(交流重點:*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場面恐怖進行朗讀
*上帝的怒火雷神是不可觸碰的神明,非凡間凡間所有。)
3、口說無憑,耳聽為實,我們來聽一聽雷暴的聲音。(播放雷暴的聲音)
4、帶著心中的這份恐懼,一起來讀讀第一小節,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齊讀第一小節)
5、面對這么可怕的雷暴,我們不禁想再次確認一下,富蘭克林你真的確定想研究如此可怕的雷暴嗎?真的確定?不怕危險?不怕神明?
(為了科學,無所畏懼,為富蘭克林喝彩。)
(二)、觀察和推測
過渡:同學們,看來,想成為一名科學家還真不容易,有沒有同學要放棄這次體驗的?很好,都很勇敢,有科學家的一點風范。做科學研究,可不是光靠勇敢無畏的心,其實,我們的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雷暴的一些秘密,并且已經有了研究的方向。
1、找出課文中描寫富蘭克林觀察和推測的內容的句子。
2、從這段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早就,長期觀察。觀察的具體內容,用科學眼光去細心觀察,他的觀察角度與普通人的觀察不一樣,思考,聯系科學的觀察)
(*語言訓練:把推測換成猜測行不行?推測:有根據的猜測。科學家的推測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觀察的基礎上的。)
3、富蘭克林不畏懼可怕的雷暴,經過長期細致的觀察,終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測,真是不容易。可是這推測卻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
(出示文字)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段文字,用心感受傾聽人們是怎樣嘲諷富蘭克林的,等一會,請你來說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