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這學期我們積累了很多古詩,還記得高鼎的《村居》嗎?讓我們一起來背背這首詩。是呀“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一直都是快樂與自由的象征。但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的風箏卻擔負著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它要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天火之謎》。
板題:天火之謎
齊讀課題。
看了題目之后,你有什么疑問?
生1::“天火之謎”指什么?
生2:這個謎解開了嗎?誰解開的?是怎樣解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1)出示第一類詞:(難讀字)
雷暴 斃傷 拴 攥住 顛簸 鑰匙 纖維
(2)出示第二類詞:(需理解詞)
雷電交加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3)交流以上詞的意思:(提示理解詞義的方法:a、理解關鍵字的意思,理解詞義。b、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3、指名試讀課文,相機糾正。
4、交流剛才同學提出的問題。
四、根據課后習題理清文章層次。
1、指名讀課后習題四的要求。
2、說說概括段意得要領。
3、默讀課文獨立完成。
4、交流。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讀了這部分內容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4、感情朗讀這部分課文。
六、總結過度。
齊讀第二小節。
述:富蘭克林是怎樣解開這了謎團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七、結合預習導航指導書寫:
暴:注意下面是“ ’’
揭:左窄右寬,里面是“ ”
顛:左右同等
斃:中間一橫不要過長。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整體回顧
1、板書課題。
2、聽寫詞語。
上帝的怒火 謎團 大膽推測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雷電交加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普普通通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3、圍繞課文內容,試著用上面的詞語說一段話。
4、學生練說后師生交流,教師注意點撥、指導。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中的詞語十分豐富,積累詞語的最終目標是為了靈活運用。這里安排的說話訓練,一方面盤活這些詞語,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回憶課文內容,為理解課文、復述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朗讀課文,感受“艱難”
1、瀏覽課文,想一想揭開雷暴秘密容易不容易?
2、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寫出體會。
[設計意圖:默讀是閱讀的基本形式,在默讀中學生全身心浸潤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之中,自然讀得投入,讀得深入,體會得深刻。也只有讓學生經歷扎扎實實的靜思默想,才能迸發出個性的火花。]
3、集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交流的過程完全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教師跟著學生走,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氛圍,讓學生以無拘無束的心態研讀課文,充分表達自己充滿個性色彩的閱讀感受。努力使課堂成為表達與交流的樂園,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引導、指導,讓學生讀出情感、讀出個性,讓學生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補充、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