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師:請同學們用心讀一讀這幾句話,從這里能感受到富蘭克林解開雷暴之謎的不容易嗎?
生:我叢“天空烏云密布,雷電交加”感受到天氣十分惡劣,讓人感到可怕。在這樣的環境中做“風箏實驗”的確不容易。
生: “一只風箏”、“一根鐵絲”、 “麻繩”、“一段絲帶”、“一把銅鑰匙”這些材料看似平常,但每一個都發揮各自的作用,看來富蘭克林在實驗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他考慮得十分周密。由此可以看出富蘭克林進行風箏實驗很不容易。
……
4、引導學生想象,把句子補充完整。
“在富蘭克林懷疑雷暴是天火的時候,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富蘭克林想_______。”而“在富蘭克林揭開雷暴只不過是普通的放電現象的時候,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富蘭克林想_______。”
從剛才的交流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
三、再現場景,練習復述
1、同學們,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課文錄音再次回到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之中。
2、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凝神靜聽。
[設計意圖:聽課文錄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整體回顧的時空,同時還可以讓課文內容整個兒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可以促進學生具體、生動地復述課文。]
3、學生對照板書,練習復述。
4、指名學生復述課文。
四、示范引路,指導造句
1、這篇課文中有兩個詞語要求造句。(在板書中圈出“不足為奇”、“欣喜若狂”。)
2、這兩個詞語的意思理解嗎?
3、教師適時講解:
用“不足為奇”造句,所選的內容一定是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的確不感到奇怪的。比如:等上月球對人類來說已經不足為奇。
用“欣喜若狂
”造句,所選的內容一定值得人高興得發狂。比如:聽到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全國人民欣喜若狂。
4、集體交流,教師注意點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