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教 學 過 程 (第2課時)
第二課時
趣味語文 一、談話導入 師:老師在批改作文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標點符號極不重視,一個“,”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沒有標點符號,今天我們來讀一則關于標點符號的故事,讀完之后,談談你的感想。 教師出示這則故事。(利用故事,引入本課教學。) 二、學生讀文中故事 三、交流讀后感受 可以抓住以下幾個方面交流: 1、在什么場合下書法家忘寫了“間”字? 2、疏忽了這個“間”字,會有什么后果? 3、又是怎樣解的圍呢?通過學習這個故事,使學生感受到標點符號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也可隨機點點詩詞的不同之處。) 四、資料補充 教師提供故事:有一個富翁生性吝嗇,聘請教書先生時,講明膳食供給很微薄。當時,這位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說無憑,寫了一張沒有加標點符號的合約:“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據(jù)自己主觀愿望。理解為“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簽字。那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盡是素菜,沒有葷菜?我們不是約定了‘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這個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約上的辦。(引導學生說一說讀后的感受,進一步說明了標點符號的作用。) 五、進行操作練習,親自感受標點符號的作用 動手練習加標點,使之成為不同意思: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過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3、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無一雙好腳 4、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訓練學生的思維,進一步使學生感受標點符號的作用。) 六、小結標點符號,在語文的學習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標點一定要恰當,標點錯了,意義也就變了。 【資料補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省),一說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著名的詩人和思想家。他是與白居易齊名的詩人,稱劉、白。他們都注意向民歌學習。他一生所到之處很多,曾深入民間,學習民歌,并且創(chuàng)造了不少新詞,在文人詞發(fā)展上起了一個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