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評比之十一——湖州錢國兵
《各種各樣的標志》案例
湖州市愛山小學 錢國兵
[背景材料]
這是我參加xx年浙江省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比武課,上課內容是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任選一課并提前準備好,抽簽借班上課。
1.教學內容
浙江攝影出版社四年級下第三單元網絡應用第13課《各種各樣的標志》。
2.學情分析
湖州市愛山小學是一所重點學校,學校的硬件設施較好,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信息技術,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已相當高。四年級下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與上網能力,能自己上網瀏覽與搜索,并能夠從網上下載圖片與文字。
3.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思想:
我將這節課設計為一節綜合活動課,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采用“任務驅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寓任務于競賽活動中,設計了五個競賽:一是找到中國標志網;二是認標志比賽;三是標志分類知識搶答;四是標志的分類整理;五是搜索下載標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學生在小組競賽的教學活動中識記標志、搜索下載標志、整理標志,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營造交流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形成網絡信息搜索的理性認識,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自己利用網絡搜索信息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網絡信息搜索水平。通過小組合作充分調動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把教師從中解放出來,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及競爭、合作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網絡學習標志的知識,知道常用的幾種標志的含義。
能力目標:
通過搜索標志,進一步提高網絡搜索能力。
通過瀏覽中國標志網,提高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
通過將標志進行分類、搜索標志分類存放,提高信息管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及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搜索標志,認識常用的標志。
教學難點:將標志進行分類整理。
3.教學內容分析:
四下第三單元“網絡應用”,通過兩個綜合任務——節日和標志,讓學生體驗通過網絡來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課是第二個綜合任務的第一課,主要內容是通過網絡認識各種各樣的標志,同時滲透信息管理的知識,即對標志進行分類整理。是后面兩節課學習的前提與鋪墊。
4.教學準備: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課前要確保計算機網絡的暢通,并保證電子教室的良好運行。
[案例描述]
片段描述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幾位特殊的朋友,(播放五福娃的動畫)你們看,他們來了,讓我們大聲的說出他們的名字,好嗎?
生:福娃貝貝、晶晶、歡歡……(學生大聲說出福娃的名字)
師:你們喜歡他們嗎?
生:喜歡。(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師:今天呀就請五福娃和我們一塊兒參加活動,參加比賽。貝貝代表第一小組,晶晶代表第二小組,歡歡代表第三小組,迎迎代表第四小組,妮妮代表第五小組。大家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設計說明:
由于這次賽課,學生人數較少,電腦的排列很適合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因此,我以6人為一小組,分成5組。用學生非常喜歡的五個福娃的名字作為每組的名稱,如貝貝小組、晶晶小組……。很好的創設了教學情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