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評比之二——寧波沈兵
《設計標志》教學案例
余姚市臨山鎮中心小學 沈兵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省版小學信息技術四(下)第三單元最后一課,以學生動手、動腦、創新的為主線,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word的一般操作及認識和了解了標志的相關知識后進行設計和創作。由于與前面認識、了解標志知識三課都作為參賽課并選其一,是跨越式的,因此,考慮到知識的連貫性,本課教學的目標定位有所改動。
本課的操作技能上的新授知識為自選圖形的認識與操作,對于標志設計,重點是讓學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借于自選圖形的設計與組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想象力空間,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只有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才有更深層的意義。
基于時間、學生相關知識的儲備及上述的分析,我將本課分二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讓學生認識標志,設計標志、表達設計思路、認識并初步學會自選圖形的一般操作;第二課時結合自己的作品進行技術上的完善和相互交流。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標志的意義,作用;
認識、了解自選圖形。
技能目標:掌握自選圖形的繪制、縮放;
能改變自選圖形的背景色、線條色、線條粗細的設置等。
情感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和思維個性化;
初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熱愛自然,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自選圖形的繪制和設置;
2.標志的制作。
難點 1.標志的構思、設計;
2.自選圖形的合理設置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以情境教學為依托,以學生自主探究、嘗試操作貫穿主線,始終體現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和創造力。最后通過表述、欣賞、互評,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
教學準備:flash課件、多媒體控件軟件
五、教學過程:
1、課前交流 作好伏筆
師:(黑板上畫一下三角形)同學們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生:一棵松樹、金字塔
師:(填充綠色)像什么?
生:綠色的山
師:(再畫上長方形)像什么?
生:樹、鉆子
師:想象力非常豐富
2、情境導入 激發興趣
師:(播放flash課件《我是一只小小鳥》)欣賞完這個故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
生:很悲傷、很痛恨。
師:你為什么會感到傷心?
生:伐木工人砍樹,小鳥失去家園,環境被破壞。
師: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生:我們去阻止,可以樹一個廣告牌,不亂扔垃圾
3、認識標志 分析組成 了解自選圖形
師:小小綠色志愿者,戴一頂帽子,(出示圖示)缺少了什么?
生:缺少一個標志。
師:(出示許多標志)同學們認識哪些標志?
生:愛山小學的標志、李寧牌標志。
師:我們能否將李寧牌標志貼在自己衣服上?
生:不能。
師:(出示工商銀行標志)讓學生分析,這些標志,有何共同特占?
生:含有意義,十分簡潔。
師:(出示禁止吸煙標志)同學生思考一下由哪幾部分組分?
生:圓、長方形等。
師:word中已經給我們準備了許多自選圖形,想知道它們在哪呢?(演示:介紹路徑)
師:小朋友動手自己去參觀一下吧。
生:查看word自選圖形,相互交流。
4、發揮想象 設計標志
師:你能用這些圖形和工具設計什么樣的標志來表明小志愿者的身份呢?請大家和旁邊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