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評比之十一——湖州錢國兵
2.小組合作,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提高教學效率。開展小組競賽的活動,進一步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好勝心,并促進同學間的團結協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獲勝。同學間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困難,互相指正錯誤,共同進步,這樣掌握知識又快又好。我將全班同學分為五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展開競賽,鼓勵同組內同學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
本課尚待改進之處:
1.小組合作效率低
本課的學習形式是小組合作,但據我觀察,合作學習的效率不理想,不少小組是有一個水平相對比較高的學生說了算,其余學生只是作為旁觀者,而沒有發揮出小組團隊的智慧,這樣就失去了小組學習的意義。我要求小組內學生分工識記一類標志,收集一類標志等活動,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不僅認識常見的標志,更要進一步掌握搜索的技巧和提高分類管理信息的能力。但在實際的課堂上,我的要求大多落空了。我想其中的原因還是要從我們教師身上找,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生是不是已經具有了合作意識?
2.綜合活動課應該確保“技術為主線”。
課堂教學中,選用競賽的方法,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激勵學生“斗”志,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由此催生、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競賽畢竟是教學的一種手段,這節課過多的注重了競賽的結果,對涉及到的技術和方法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這樣的課,給人的感覺是信息技術課上成了語文課,上成了搶答賽!讓這華麗的課堂、活躍場面掩蓋了技術、技能這些本質目標。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我在課堂上夸大了信息主題的地位,過度地使用情景、文化作為課堂支撐,對技術學習形成了屏障。需要正視由于熱場而過度、盲目制造“事端”、把問題復雜化的現象,不能因此丟棄了技術內涵而走向偏離技能目標的歧路。
[參考資料]
[1] 何克抗 《關于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思考 》
[2] 趙建華 李克東 《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電化教育研究》, xx年第4期
[3] 何克抗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網絡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論著選摘/何克抗/jiyu--internet.htm
[4] 苗逢春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轉折期的教師專業成長》,《信息技術教育》,xx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