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教版)四年級信息技術上冊教案 文字塊的操作
文字塊的操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如何定義文字塊,掌握復制、移動、刪除文字塊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同學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同學們善于觀察及巧妙運用信息技術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定義文字塊、文字塊的移動和復制。
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學課件、《西游記》片斷、《七色光》歌詞、學生評價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m
1.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中孫悟空拔猴毛變出成千上萬只小猴的片段。
師:同學們,看了剛才這個片段,你們能不能用所學的詞語或成語形容一下孫悟空呢?
生:(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機智勇敢……)
師:老師也偷偷地向孫悟空學習了幾種神通,你們想不想見識一下我的厲害?
生:(想)
【設計意圖;用孫悟空的神通引入創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那你們可要睜大眼睛仔細看噢,老師馬上就要變了。(操作:不斷將一段復制好的文字用快捷鍵迅速粘貼)
生:(質疑)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呀?好,現在我就把答案告訴你們,實際上是電腦的功勞,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復制(板書)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
師:請同學們舉一些生活中有關復制的例子。
(生積極舉手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思考生活中應用到“復制”的例子,理解復制操作的作用。】
師總結:復制的意思就是按照原樣再做一份,它的作用很像復寫紙,計算機所指的復制就是把某一內容再準備一份存儲下來,隨時準備“貼”在需要的地方,要復制首先要確定復制的范圍,這個過程就是定義“塊”。塊的內容除了可以是一句或者一段文字,還可以是整篇文檔,使用計算機的優越之處,就在于它具有復制和粘貼的功能,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任務。
1.定義“文字塊”
定義“文字塊”(或者叫“選中”),其實就是給文字塊做上標記(用鼠標把文字拖黑)。
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室將事先輸入好的兒歌《七色光》發送給學生,供學生操作使用。(附:《七色光》歌詞)
【動動手】請你把歌詞中“給我們帶來七色光彩”定義為“文字塊”。
2.提高輸入速度(復制和粘貼文字塊)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看這首歌詞完整嗎?
生:(會發現缺少一些需要重復的歌詞)
師:演示復制文字塊的方法。
操作步驟:a、選定“文字塊”
b、編輯→復制
c、定義光標位置
d、編輯→粘貼
【實戰演練】請你用復制的方法將歌詞中所缺部分補充完整。
3. 調整語句順序(移動文字塊)
出示: 技術 喜歡 很 課 我們 信息 上 都
師:你們能把這些詞語連成一句話嗎?
那么在電腦上如何移動它們的順序呢?
小組討論,操作實踐
請一名同學演示。m
試一試:文字塊的移動,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首先把要移動的文字定義成文字塊,把光標移動到文字塊上,當光標變成 時按下鼠標拖動。這時光標前面出現一條豎細虛線,隨鼠標移動,移到目標位置后,放開鼠標,文字塊就移動過來了。如果拖動的同時,按住ctrl鍵,結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