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與復習(二)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3.全班交流整理結果。
以展示“小組整理作品”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在實物投影儀上邊展示作品邊講解整理的方法。
4.根據整理結果探索加法表中的規律。
(1) 組內交流:學生整理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加法表,你能發現什么?
(2) 組間交流:每組選派1個代表,說說你們發現的規律。(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每組的加法表。)
(3) 集體總結:出現一個完整的加法表,從橫著、豎著、斜著三個方面展示規律。(配合課件演示。)
教師拿出精靈兔的信接著讀:小朋友們太棒了!會動腦,善于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你能告訴我這節課中你的收獲嗎?……收獲真多呀!我還有一份神秘的禮物等著你來找呢!趕快看看你們的課桌抽屜里!祝你們快樂!再見!
學生可能有這些收獲:整理算式要按規律;把算式排列得整齊能發現更多的規律;我發現了加法表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的規律;……
(三)游戲
學生找出禮物――糖葫蘆
每個糖葫蘆背后都是口算題,引導學生根據題目先計算,再按算式的結果排成隊,最后按順序:結果是11的出教室、結果是12的出教室,結果是13的出教室……結束整節課的活動。
〖教學反思〗
1. 通過10以內加、減法算式的整理和復習,我認識到學生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多種多樣。大部分學生喜歡采用一個加數相同,另一個加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方法。在本課我沒有規定學生按計算的結果整理算式,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算式排列的規律,給每位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空間,鼓勵他們用自己發現的方法、喜歡的方法來整理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因此在完成加法表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較高,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2.因為平時課堂上我注意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進行明確分工,所以本節課學生在寫加法表時能夠有意識地先分工。在組間交流時,有一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每個人寫一豎列算式,并在下面注上自己的名字,算式排列得整齊干凈。當時他們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表揚,高興得一同呼喊。他們成功了,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3.本課是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而且又是對抽象算式的整理。學生在探索知識時很容易產生浮躁感或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我采用一封“卡通玩具精靈兔的信”引入教學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并讓“精靈兔”貫穿整個活動,伴隨孩子們一起進行探索活動,基本達到了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目的,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4.教學活動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自身的學習體驗。由于是與外校的學生首次共同學習,課前雖然我與學生以及任課教師進行了交流,了解到學生已經能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可是在教學時我對學生缺少整理10以內加法表的體驗估計不足。學生在沒能十分明確整理方法和整理形式的情況下開始整理,影響了小組合作的效果,直到課堂快結束時才有三四個小組的學生完成了加法表,體會到按規律整理的必要性及整理方法的多樣化。如果我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充分估計,在課堂中靈活調整活動設計,及時幫助學生先整理出一行加法算式,我想會使更多的學生有目的地整理并且發現加法表的規律,感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