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蘇教版)
2.想想做做第2題。
第1小題。
(1)小熊和小兔來到了一片果園,他們看到了什么呢?他們在說什么呢?
(課件播放)小熊說:“蘋果有40個。”小兔說:“梨的個數比蘋果少得多。”
(2)梨的個數比蘋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
(3)那么,梨可能有多少個呢,書上提供了三個答案,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就在它下面畫“√”。
第2小題。
(1)(課件)小芳和小明在拍球,小芳說:“我拍了50下”小明說:“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2)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3、想想做做第3小題。
讀題審題,明確多一些,多得多。
4、想想做做第4題。
交流發現:所謂比較合適是指車輛的座位數要比人數多,但只適合多一些,而不適合多得多。
5、想想做做第5題。
引導學生觀察左邊書的高度,再根據20本推算右邊書的本數。
6.比一比,說一說。(想想做做第6題)
(1)講述:小動物們用今天學習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這些詞在玩比一比,說一說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
(2)課件展示:小猴拿數字卡片50,小狗拿數字卡片85,都要跟小貓的數字卡片45比一比。猜一猜小猴和小狗分別會說什么呢?
(3)小熊拿了一張“40”,它會又說什么呢?
(4)每人各拿三張數字卡片,把這個數和小貓的45比一比,說一句話。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學的知識?
8、練習六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3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單數和雙數,學會判斷單數和雙數的方法。
3、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并理解“差不多”的含義,會正確運用這些詞語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和相差程度。
教學重點:認識單數和雙數,學會判斷單數和雙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差不多”這些詞語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和相差程度。
教學準備:配套光盤。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數的順序和比較數的大小。
1、第1題。
(1)讓學生觀察數軸上的數的排列規律,獨立填出方框里面的數。
(2)集體校對。
(3)口答:在填出的數中,哪個數更接近90?
97接近100還是接近90?93呢?
2、第2題。
從21數到40,再從40數到20.
關注幾十九到幾十和幾十到幾十九的情況。
3、第3題。
讀題審題,理解題意。
提醒學生先從給出的兩位數中找出大于50的數,再逐一看看剩下的數是否都小于50.
4、第4題。
實際生活中的比大小。
(1)你能從圖上看出這是什么季節嗎?從哪里看出的?(景物、衣物、動作、溫度計)
(2)誰能介紹一下怎么看溫度計?
(3)你能用符號表示三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5、第5題。
5個5個數,找找這些數有什么特點?
個位上不是5就是0。
二、教學單數和雙數。
1、第3題。
出示表格。教師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個雙數,提出:你能照樣子接著圈一圈嗎?再把圈出的數讀一讀。啟發思考:你覺得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特點?沒有圈出來的數呢?
指出:圈出來的是雙數,沒有圈出來的是單數。
進一步要求學生隨意說一個數,讓大家聽聽是單數還是雙數。
教師小結:個位上是2、4、6、8、0的是雙數,個位上是1、3、5、7、9的是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