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教學雜談
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文章比較長,前幾段談的是小路如何美,大家如何喜歡,這部分內容淺顯易懂,因而在教學時,我沒有過多講解,只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表演。而課文的第八自然段寫了因美麗的小路不見了,鴨先生說:“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鴨先生的話恰恰是理解全文的關鍵。學生讀到這里時,我及時地對學生引導,設計了提示性語言:“你讀了鴨先生的話,想到什么問題嗎?”學生立刻茅塞頓開,紛紛舉手,很自然地集中思考點展開思考,提出了“鴨先生為什么會怪自己呢?”“鴨先生為什么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他怎樣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等等很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為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做好了鋪墊。
【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福全鎮陳家葑小學 周小鳳】
〖在朗讀教學中實現有效的互動·滲透情感,激發學生〗
在語文課程中,朗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在理解課文之后使學生能發自內心的朗讀出來,充滿自己的感情,給予課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例如,在《美麗的小路》中,課前,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自制與課文相關的頭飾(鴨先生、兔姑娘、鹿叔叔)來準備參加朗讀,雖然還沒有進行朗讀,但他們已經開始進入角色了。“只有參與才能引起互動”,一個小小的頭飾的制作,其實已經讓學生自己細細的感受課文,找到自己喜愛的動物,用自己的滿腔的熱情去描繪剪裁,滿懷喜悅得戴上屬于自己的作品,憧憬著如何去表現動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這樣,使學生真正參與、投入到故事里。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嗎?接著,通過扮演小動物,采用表演朗讀、師生對讀、男女對讀、小組合作朗讀等形式來展開,并讓學生互相評價。因此,學生的朗讀能力絕不是老師“命令”出來,而是學生朗讀實踐中“悟”和“練”出來的。讓我們珍視“童心世界”的寶貴的課程資源價值,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出發去拓寬、拓深課本的內涵與外延,促進學生的個性及情感的發展。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市盧家中心校 谷春光】
〖還給學生閱讀自主權·閱讀讀伙伴自己挑〗
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僵化,了無生趣。新課改形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便于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各方面的能力,而由于小組成員的閱讀水平及能力的差異,使得選擇合作伙伴尤為重要。所以,可嘗試語文課上讓學生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問題,給學生一定的選擇合作伙伴、學習方式的自由權,以使學生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讓他們與興趣、看法一致或相近的同學學習,便于主動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如:教學《美麗的小路》時,我根據同學們對課題的質疑,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進行討論,還可以在小組內進行情境表演,說自己想說的話,演自己喜愛的角色。有人說:“我喜歡鴨先生,我和同桌一起表演怎樣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的這部分。”有的說:“老師,我們小組都愿意讀描寫小路很美的這一段,讓我們一起讀吧!”還有人說:“我們幾個用分組法,能讓學生感受到新鮮和有趣,較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對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表揚和獎勵。課堂氣氛寬松、和諧,真正在“合作閱讀中學會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