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教學雜談
〖因為說,才會說·引導──使學生會說·說得有感情〗
我們知道: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老師會要求學生運用一些朗讀技巧,如注意語音的強弱,節奏的快慢,語調語氣的變化,并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這些,同樣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的最基本的要求。
《美麗的小路》這篇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親切自然。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把握好朗讀基調,把描寫鴨先生、兔姑娘和鹿先生的語言作為重點指導。如:“啊,多美的小路啊!”“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學生細細體會后,認為要讀出兔姑娘和鹿先生的贊美、鴨先生的驚訝和決心。在學生練習分角色復述說話時,學生不僅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子說話,而且還能模仿朗讀時的語氣說話。
語句的快慢節奏以及重點詞也是語言感情色彩的表現,老師在學生說話訓練中要十分注意學生“說”出節奏感。如學生分角色復述《美麗的小路》一課中的幾句話,“啊,多美/小路啊!”“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通過反復練習,學生不僅說得正確流利,而且還培養了語感。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勾山中心小學 顧金球】
〖如何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創設情境,情感體驗·激發危機感〗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當前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當今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將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存空間。小學生幼稚單純,可塑性大,是非觀念方向的影響及形成將伴隨終生,而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又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趨向。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但是目前小學特別是低年級沒有專門開設環保課,因此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渠道,尤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蘊藏著有關環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師選擇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是一個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適當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使環保教育普及率達百分之百。
兒童的心理情感偏向力大,幼稚的心靈純潔無瑕,在每天生活的自然環境中一草一木都會引發他們無窮的遐想,富于它們鮮活的生命。他們是自然環境的觀察者,他們思維敏銳,感情脆弱,善于發現周圍環境小小的變化。就這些小小的變化,常常會引發他們內心的振動,經久不息。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時間情感領域的可塑性最大,是他們形成觀念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善于針對小學生的情感特征結合環境教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
所謂危機感是在學生明辨真理的基礎上的一種內心需求,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憎心理。兒童在教學活動中的危機感,能促進兒童把自己的認識付諸于行動,表現出他們的一種抗爭心理。環境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可充分利用兒童未來的主人熱愛自然,不容使之遭到破壞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危機感,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