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教學雜談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育才二小 張小蘭】
多媒體直觀生動的畫面、悠揚舒緩的音樂,能喚起孩子們無窮的樂趣,配樂朗讀、給動態的畫面配音、聽電腦里的卡通人物點評朗讀效果,這些是學生們最喜聞樂見的朗讀形式了。
如: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在訓練有感情朗讀,理解課文時,就可采用給畫面配音的方法。播放課文動畫,讓學生對照課文給畫面配音。能嘗試一下做配音演員的樂趣,學生當然求之不得,在輕松快樂中學生讀出了文中的美,文中的趣,文中的情。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磻溪小學 王 燕】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和作者對話。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移情體驗,用自己真實的情感、既往的經驗去溝通、交融、碰撞、回應作者的心靈,文本的內涵,在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獲取語感、形成豐富而深刻的情感體驗。
如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在學習第一段,體驗小路的美麗之后,教師引入: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美麗的小路卻在人們眼前消失了,瞧,現在的小路變成了 ──(多媒體出示“蒼蠅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學生的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刺激。)如果你走在這條小路上,你會說些什么呢?在這情感基礎上,讓學生讀讀課文,兔姑娘、鹿先生、鴨先生說的“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等3句話,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表演,學生又怎會不樂學呢?
【天津市河西區教研室 丁文靜】
〖使語文學習活動化,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和發展促進整體素養的發展〗
案例:《美麗的小路》
課后提示朗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教學時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了小路的變化過程后,可以讓學生布置第一幕(1~3自然段)表演的場景(邊說邊擺,積累“長長的”“花花綠綠的”“五顏六色的”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表演兔姑娘和鹿先生怎樣走在美麗的小路上。通過評議,指導學生讀出人物的語氣,結合動物特點表演動作,掌握基本的表演方法)。
后面兩幕(4~8)(9~12)可以放手讓學生來練習表演,互相評議。在運用第一幕學到的表演方法的同時,第二幕適當指導人物的表情“皺著眉”;第三幕指導敘述和表演的配合。
這樣通過表演活動,學生讀懂了課文,對課文中具體的描寫有了較深的感受,在情境中練習了朗讀和表演。體現了三個維度的同步發展。
【浙江省嘉興市實驗小學 劉 晶】
〖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
“樹立開放意識”這是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之一。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
如: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教師和學生一起到學校附近的居民住宅區調查一下人們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口頭匯報之后集體寫一份建議書上交給少先大隊。
開展這樣的拓展性活動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現代社會尤為重視對口語表達及語言交際能力。同樣的一件事由兩個口語交際能力有差異的人去完成,其效果大不相同。口語交際能力強的人,往往會事半功倍,而能力差一些的,則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們應積極利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開展拓展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