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教學雜談
我在教《美麗的小路》一課時,我就借助圖畫閱讀,讓學生看插圖夸夸小路,一句句稚嫩的話語,時時蹦出精彩的詞句。課文中有一幅小動物們掃道路的圖片,當我讓學生說說他們在干什么的時候,學生們有的說:“小鹿在給小路洗澡!庇械恼f:“小鹿在給小路洗淋浴。”瞧,孩子們早已把小路當作自己的伙伴了。在這樣的氛圍里,讓學生們去讀書,深情并茂的朗讀再也不是奢望。
【浙江省寧波市寧?h岔路鎮中心小學 潘樂樂】
〖淺談提高一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在讀中結合表演訓練〗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足以說明讀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形式的多樣化,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為了提高一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主線,同時結合其它訓練活動。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適合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表演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
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導、自演《美麗的小路》的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滿意,把兔姑娘、鹿先生和鴨先生的動作語言,表演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維妙維肖。在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學生理解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福建省武夷山市實驗小學 俞麗華】
〖改革課堂教學 促進自主學習·帶入意境,以演助讀〗
一年級學生因情感經驗不足,知識儲備有限,往往難以“入境”,教師要善于采取各種有效的辦法,把課文中表達的意境再現出來,將學生帶入意境中去充當角色,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
如教《美麗的小路》一文第九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在小組里分角色表演或朗讀。再指名上臺帶著頭飾分角色進行動作表演。即老師讀課文內容,一學生扮演鴨先生,另外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兔姑娘和鹿先生。之后還讓學生評一評誰演得好。這樣讓學生走進課文,用繪聲繪色地朗讀,形象貼切的表演把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現出來,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做做讀讀中,深化了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蘆浦小學 黃祥綱】
〖因為說,才會說·創境──使學生樂于說·表演情境〗
情景教學,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盡量多想辦法,創設情景,讓學生樂于“說”。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以課文為藍本,精心設計、組織課堂表演,提高學生的說話樂趣,活躍課堂口語交際的氣氛。
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路》時,在學生朗讀成誦的基礎上,分角色演一演課文。首先分三人小組自行排演,分別扮演鴨先生、兔姑娘和鹿先生。教師巡視,各小組自薦、推薦幾組進行匯報表演。通過小組排演、匯報表演,不但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說”,也為學生展示口語能力提供了平臺,更為理解課文“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主題和培養合作精神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