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二年級音樂下冊第四課教案
課 題
《小紅帽》
課型
歌曲新授
教材分析
《小紅帽》是一首巴西兒童歌曲。2/4拍,六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大調式。一、三樂句基本相同,二、四、六樂句基本相同,并且均以1234的級進式旋律開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整個曲調既統一,又有對比。旋律中音階式的級進進行與分解和選弦式進行穿插運用,使曲調流暢、活躍,與第一人稱的歌詞相配合,敘述了孩子們所熟悉的“小紅帽”的故事。
學情分析
因為考慮到孩子們對童話故事的興趣,我把整節課設計為一次旅行,讓孩子參與到這次旅行中。開課的時候簡單介紹了歌曲的故事情節,當學生了解小紅帽要去很遠的地方給外婆送點心的時候,我就組織同學們,一起和小紅帽上路,去幫助他,這是本節課的主線,一切知識點、歌曲、舞蹈都穿插在這條主線上。與“小紅帽”一起闖過層層難關、障礙,使學生在創設的環境中,邊“旅行”邊掌握了音樂知識、學會了歌曲、增長了愛心
教學目標
認知: 感情地演唱敘事歌曲《小紅帽》,讓學生在童話故事中,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
技能: 根據故事情節,通過力度變化,在聽聽、唱唱、演演等活動中,指導學生能用愉快明亮的聲音唱好歌曲。
情感: 通過學歌體驗快樂,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小班化教育“主動-有效”驅動單
“主動-有效”的追求目標
主要“教學策略”
教學重點用愉快、明亮的歌聲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處的詞曲的搭配。
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多媒體、鋼琴
教學
環節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二、學唱《小紅帽》三、小結一、 導入(一)在《水族館》樂曲中,學生律動表演。(二)欣賞一段表現森林的音樂,啟發學生創編森林的音響(一)感受歌曲1.教師范唱,學生說說小紅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內容。2.在律動與打擊樂器敲擊中,感受歌曲節拍、情緒等各音樂要素。(二)學唱歌曲1.出示譜例,跟琴拍節奏,找找歌曲六個樂句的異同點。2.用各種方式對唱,達到熟練掌握。3.先默唱,找到易唱錯的地方,再跟唱,解決歌詞中的難點,加以解決。4.歌曲處理(1)解讀歌詞,結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緒變化。(2)配合歌曲的情緒變化,加入小樂器共同表演。在《水族館》樂曲中,學生律動表演。欣賞一段表現森林的音樂,啟發學生創編森林的音響聽教師范唱,學生說說小紅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內容。在律動與打擊樂器敲擊中,感受歌曲節拍、情緒等各音樂要素。跟琴拍節奏,找找歌曲六個樂句的異同點。用各種方式對唱,先默唱,找到易唱錯的地方,再跟唱,解讀歌詞,結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緒變化。配合歌曲的情緒變化,加入小樂器共同表演。在《水族館》樂曲中,學生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又通過一段音樂,把學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寧靜的森林。再在多媒體的輔助下,老師啟發學生用肢體、打擊樂器創設森林情境。1、教師在歌譜的書寫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幫助學生找到六個樂句的異同點。2、歌曲中的有些詞語學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靜”,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共同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并啟發學生唱好三、四樂句反思與重構:在這堂課的設計中無論是新課的引入,歌曲的感受與學唱,還是情境的創設,音響的創編都圍繞“童話”這條主線開展,自然而又生動。學生學起來輕松,效果也不錯。但在細節上處理的不夠精準,語言在一些地方也不夠到位,導入本課時應該用更好的角度切入、生動的語言講述。由于時間的限制,歌曲沒有細致的處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聲音的訓練。我在教態和基本功上還要繼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