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教案: 亞洲弦歌
課時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依托
形式
組織過程
補充
一、
感受歌曲
節奏
雙響筒感受
1.節奏練習。a.按節奏齊讀: × × × 駕 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 駕 駕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 ×- × × 駕駕 駕 駕 駕 嗒嗒 駕 嗒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b.男女生交替讀。c.隨著雙響筒的強弱變化引導,讀出遠近變化效果。2.啟發思考:剛剛這些聲音是從哪兒來的?為何如此急促?想必大家心里都在猜測,讓我們從音樂里尋找答案。
3.欣賞:日語版《郵遞馬車》。
中文版的《郵遞馬車》。
4.簡介《郵遞馬車》。
5.復聽歌曲,整體感知歌曲情緒、內容。讀準節奏,感受男女交替演唱的形式及效果。
雙響筒,力度變化引導體現由遠及近。
了解歌曲背景,關注日本民歌的風格。
二、
學唱歌曲
聆聽
伴奏
1.完整聆聽歌曲,選擇節奏型隨樂配入伴奏。
①
② × × × ×
③ × - × -
④ × ×
手腳并用,如:手①腳②
2.加入歌詞,輕輕視唱。嘗試為歌曲選擇節奏型伴奏,進一步感受其節奏特點。
三、
唱好歌曲
范唱
旋律線1.教師范唱。老師的歌聲中哪句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跟老師模唱這一句。跟琴模唱要求用歌聲表現出馬車奔騰向前的情景。思考:旋律在表現郵遞馬車歡快奔馳、人們盼望期待的情感時,運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3.隨旋律線的引導男女聲交替跟琴演唱。4.感知、唱準變化音。唱準旋律的自由模進。理解并體會演唱形式、強弱變化、以及模進的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對比
a.完整復聽,聽辨歌曲中的變化音。b.聽琴對比有無#記號的效果。c.討論加入“#”后對表現樂曲情緒所起作用。d.在板書上指明g調的#2、#5、#6的位置。5.結合歌曲的情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年輕人遠離家鄉盼望看到親人來信的心情。
四、
表現
歌曲
合作
創編
1.結合自己等待的經驗,體會樂曲最后一樂句“想望的馬車”,依據學生表述,帶著各種情感演唱歌曲。
2.根據各人特長及愛好,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演唱形式,表現歌曲。進行自評、互評。
3.教師小結。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嘗試隨情境的變化唱出不同的情感。
課時達標檢測
達
標
狀
況1. 80%的同學能夠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體會歌曲的情緒,選擇合適的音色、強弱、速度唱好歌曲。2. 40%的同學能夠唱準變化音級。3.人人都樂于參與創編表演,并從中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