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第一冊全冊教案
二、 學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1、教師可在學生感受歌曲時進行拍手拍腿的動作。第一拍子拍手,第二拍、第三拍拍腿。使學生有一定的節拍意識,學唱便容易得多。
2、在學生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用聽唱法學會歌曲。注意歌詞中“像呀”的“呀”輕輕地帶出來,“媽媽”兩字要唱得親切,結尾稍慢一些。
3、歌曲唱完后,便為歌曲填唱新詞。這一練習很容易操作,將歌中的空格填上同學的名字,主要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覺得唱起來更親切,更有興致。
4、最后啟發學生自己編創動作,也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小組,集體編創,一組組展示編創的動作,以表達歌曲的情憾。教師對學生的編創應給予鼓勵和積極的肯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編創與活動。
1、這是一個“傳消息”的游戲,即傳遞節奏的練習。
做法:由每一組的第一個學生開始拍擊節奏向后傳,拍擊時盡量不出聲音,
由最后一名學生準確地拍擊出來,優勝組在自己課本的右下角畫一朵大紅花。
2、課本上的節奏以拍手圖出現,每一長方格表示一小節,其節奏為:
每一組都可用這一節奏,看哪一組正確。
3、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創編節奏,創編者由第一人起傳,傳至最后拍擊出來。這樣大家會更有興趣。
第四課 可愛的動物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
一、能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樂)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睦相處。
二、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三、在聆聽音樂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神態。
四、 認識木魚、碰鐘,學習并探索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五、 能準確地朗讀歌謠,并讀出二拍子的強弱。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木魚與碰鐘的演奏方法及演奏姿勢。
課時:三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一、 表演唱歌曲《動物說話》。
二、 編創與活動。
三、 聆聽《三只小豬》。
教學過程:
一、 表演唱歌曲《動物說話》。
1、 編創與活動。
⑴按節奏和節拍的強弱讀歌謠。指導學生讀歌謠時,有意識的讀出節拍的強弱。
⑵可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音色,表現老鴨和小鴨的叫聲。
2、 完整的聆聽《動物說話》,教室可采用錄音或自己范唱的形式完成,可根據學生的程度確定感受的次數。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拍手聽、默唱、小聲跟唱等。
3、 演唱時,教師可提示“怎樣演唱能表現出你很愛小動物的心情,用你的聲音告訴我”。啟發學生演唱時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的演唱。可提示學生分角色演唱,叫聲要唱得輕快而有彈性。
4、 教師可啟發學生創編歌詞,表現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二、 聆聽《三只小豬》。
1、 完整的聆聽《三只小豬》,說一說樂曲描繪了怎樣的小豬,三只小豬好像在做什么?
2、 復聽是讓學生自編動作表演三只可愛的小豬,看誰能記住小豬叫的地方,隨著樂曲學小豬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