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第一冊全冊教案
1、采用生動的語言導入《勞動最光榮》的欣賞,可提示:小動物們愉快的生活是怎樣得來的?它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把你在音樂中感受到的用線條表現在課本上。不要限制學生選擇填畫哪一種線條。
2、復聽后展開討論,“為什么小動物愛勞動”,“為什么勞動最光榮”,“你還知道那些小動物怎樣勞動”拓展 學生的思維 。從而理解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勞動。
二、歌表演《洗手絹》。
1、采用聽唱法教學。教師注意范唱。
2、學習新課從引導性談話開始:“你在家是否幫助爸爸、媽媽干家務活?自己能干什么活”還可以講一個熱愛勞動的小朋友的故事,已引起學生的注意與興趣。
3、引導學生用心傾聽范唱,體會其演唱的情緒,提示學生以喜悅的心情,明亮的聲音演唱《洗手絹》“哎羅”要唱的俏,結束句要唱的干脆利落,輕松柔和。
4、 歌曲學會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編詞演唱,讓學生思考填哪個勞動的詞適合演唱以提高學生編唱和表演的興趣。
5、 編唱動作表演時,可讓學生分角色,并注意語氣與動作。
6、 用木魚和碰鐘為歌曲伴奏,木魚的節奏是x ,碰鐘的節奏是x-。和著歌曲輕輕的敲。
三、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聆聽表演 《三個和尚》。
二、表演《大家來勞動》。
三、編創勞動的節奏,認識“走噢”。
教學過程:
一、聆聽歌曲《三個和尚》。
1、初聽音樂,教師啟發學生聽音樂想象,“音樂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為什么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啟發學生理解勞動換來美好生活的道理。
2、復聽音樂,隨音樂表演,鼓勵學生進入角色,和上音樂的節拍,用自己創造的動作,表現勞動的愉快心情。
二、表演唱《大家來勞動》。
1、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2、知道學生永清而蘊含力量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表現歌曲堅定有力的音調。演唱時要注意強調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動力感。
三、編創與活動。
1、比較圖譜“小人”,掌握“x-”的節奏,兩個“走”是兩拍,四個“跑”是兩拍,一個“走噢”是兩拍。學生分成三組依次讀出,再看教師指揮,形成三聲部節奏聲勢,反復讀,看手勢結束。邊拍手邊讀以便準確掌握其時值。
2、創造勞動的聲響,是一種趣味節奏練習。啟發學生想象校園勞動的各種聲音,大同學幫助小同學修桌椅的聲音“叮當”“叮叮叮”,,在教室里擦桌椅的聲音“擦!擦”,讓學生看圖自己安排勞動聲音出現的先後,最后匯合在一起,形成多聲部的勞動節奏。
3、還可以啟發學生創造其他勞動的聲音,在創造中獲得樂趣,在實踐中獲得知識。
四、課后反思:
第七課 小精靈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
一、通過聆聽《小青蛙》、《野峰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的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三、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