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第一冊全冊教案
4、注意提示學生說出小蜻蜓的特征,學會歌曲后,參考動作或自編動作表演《小蜻蜓》。
鼓勵學生自編動作,并選擇編創好的動作,全體同學一起做。使學生有信心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善于動腦編創,激發學生的編創熱情。
四、
課后反思:
第八課 小小音樂家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中所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點難點:音的強弱
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聆聽管弦樂《號手與鼓手》。
二、歌表演《法國號》。
教學過程:
一、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聲音舉手表示。
2、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3、分組表演。
二、歌表演《法國號》。
1、模唱法學習此歌。
2、演唱時聲音干凈而富有彈性。
“嗡巴巴”第一個字“嗡”要唱的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的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歌曲。
3、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圍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
4、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三、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二、表演《布娃娃彈琴》。
教學過程:
一、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樂曲視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的洋娃娃怎樣跳舞,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3、復聽樂曲,一部分同學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拍。一部分同學課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二、表演《布娃娃彈琴》。
1、聽唱法學會此歌。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教師范唱,學生們跟著教師的歌聲打拍。
3、4小節一句跟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
4、注意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美抒情的效果。
5、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三、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一、聆聽《星光圓舞曲》。
二、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
2、說出樂器的名稱,便聽音樂編用手指敲擊節拍。
3、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二、編創與活動。
1、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受理解音的長短。
2、用比較的方法說出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3、用打擊樂敲擊,說出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4、 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劃出長短線條。
三、游戲:走走跳跳。
這是一個聽辨強弱的游戲。
學生未成一個圈,老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老師敲鼓,學生走和跳,
鼓聲強跳,鼓聲弱走;或鼓聲強時順時針走,鼓聲弱時逆時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