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幼兒園班級管理
(二)注重多元智能理論在班級治理中的運用
在人們強調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中,由美國哈佛大學霍德華?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在我國幼教領域掀起了浪潮。“多元智能”理論出臺已四年多,現在,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為,人們發現“多元智能”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盡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世紀人才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霍德華?加德納強調:實踐證實,每種智能在人類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八種以上智力潛能,每個人都有能力改進且擴展自己的智能,每個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獨特的智能組合。兒童是與成人相互平等的主體,是有著很大自我發展潛力的個體,必須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特質、愛好和目標,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潛力”(加德納)。由于家庭環境和受教育的差異、遺傳素質的不同,以及兒童主觀心理活動不同,各有具體的特點,表現出千差萬別的個性:有文靜、有好動;有反應靈敏,有遲緩……就象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兒童,我們應視差異為正常,不能以年齡或班級為標準來武斷地劃一,應在充分尊重兒童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 同一個班上的孩子,有的動手能力強,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則能說會道。于是,我們便利用孩子們的優點因材施教,發揮他們的特長,這樣做很好,但是,發揮孩子們的特長僅僅完成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孩子的一半工作,另外的一半工作應當是最大程度上幫助孩子發展他們并不擅長的那些方面。 基于我們幼兒園“多元化的武術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的總課題,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滲透武術的教學。在武術體訓活動中,我們可以從孩子們模擬的動作中看到有的孩子身體素質很好,“睡下起腰”、“跪下腰”等難度較大的動作難不倒他們,如張嘉妮、徐佳怡,但是,有的孩子的身體素質就不夠好,如楊昊雋、邵家樂,他們在武術體訓時,就感覺很吃力,有的孩子則乘機渾水摸魚。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不是選擇放棄,而是不斷地以各種方法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慢慢地克服困難。趙宇川的韌帶較緊,再加上他的膽子小,在剛嘗試劈叉等動作時,總是說“不行!”老師幫他,他的身體總是保持緊張狀態。于是,我們給予個別指導,并在練習中不斷肯定孩子的進步,同時,還請家長予以配合,在家給孩子創設一定的機會,也引導他們練練。漸漸地,孩子有進步了,他們在自己的本領模擬得有些象時,便會興奮地叫我們去欣賞。現在,即使身體素質不夠好的孩子,有的基本動作也學會了,在這期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關注了個性教育,也就關注了每位幼兒,這樣,每一個孩子就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發展。
二、新課程理念對幼兒班級治理的新要求的同時,也對新時期的幼兒班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課程理念的班級治理要勇于創新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一群3--6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聰明可愛。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治理中,有些教師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和班級制度的強制執行;教師的關注點更在于幼兒的“補短”。毫無疑問,關注薄弱環節對孩子是有所幫助的,但這種關注往往伴隨著對其優勢項目投入的減少。這樣一來,可能孩子會是平衡發展。而現在的班級治理,提倡的是民主治理,要尊重每一個孩子,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教師意識到,孩子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應然狀態,而不是實然狀態,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一種理想,而不是現實,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個性的發展。我們班有個孩子叫蔣祝君,平時小椅子上坐不住,學本領時也是一種無所謂的樣子,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個并不出眾的孩子。可是在英語愛好班時,我們卻發現,這個孩子對學英語的愛好卻很高漲。于是,我們就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不斷去肯定、鼓勵、引導她。后來,孩子不但參加愛好班更投入,而且有時還做起了“小老師”呢,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當然,我們還可以逐漸把孩子的愛好點轉移到其他的方面上,讓她各方面都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