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天地
4、探索式想象作文。這類想象以科學知識為基礎,往往以科幻的形式來表現。學生憑著對科學知識的認識、了解及把握,以科學的思維形式表達自己的幻想以幻想的形式表現人們對理性科學精神的尊敬。這類作文想象的時空更加廣闊。任憑你的思想在天空中飛翔,在大海中遨游,在歷史長河中駐足,在未來中放飛,幾乎是“隨心所欲”。想象的觸角常常還伸向人類難于涉足的域外星空。如《難忘的外星夏令營》《體驗可可星》
(二)想象作文的訓練方式
想象作文的訓練方式很多,針對小學生實際,選擇幾種較為典型的幾種來談。
1、添詞想象。文章的篇由段組成段由句組成,句由詞組成,篇與詞之間跳躍很大。有意識地給一些詞語,讓學生編故事,這具很大的想象空間。特級教師賈志敏在《怎樣寫一件事》的作文課中,先后出示“悶熱、冷飲、青蛙、一元錢”幾個詞語,先讓學生說幾句話,再讓學生用這幾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編一個有情節有內容的故事,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得到有效訓練。
2、添圖想象。根據老師的描繪,師生共同或單獨作畫,這有利于寫想象作文,如老師介紹游覽線路:“小路——石橋——竹林——村莊”,學生則在小路上添畫青石板,路旁添畫青草,草中添畫野花,花中添畫蝴蝶;在石橋上添畫橋洞,橋洞添畫河水,水中添畫小魚。這樣作文,內容具體,想象豐富。
3、聽音想象。不同的物體,不同的場面發出不同的聲響,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感情,反映著不同的故事。平時留心各種聲音:掌聲、笑聲、風聲、呼喊聲、驚叫聲等習作時讓學生聽音想象場面,想象事物的前因后果,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想象訓練。
4、觀物想象。世間萬物不停地運動著,千絲萬縷地聯系著,絕對鼓勵靜止之物是不存在的。教學時,選取有特征的事物,讓學生觀察或想象它的來歷、現在、未來;或想象它與周圍事物的聯系;或想象與人的糾葛;或賦予生命,可激發想象任意馳騁。如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賽,就是在講臺上擺放一個紅撲撲的缺口蘋果,讓學生寫想象作文。
5、換位想象。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觀點去觀察去思考,有時會感到很不一樣,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一位老師教學《司馬光》后,出示這樣一個習作題目——《假如我是——》。要求學生變換角度,把自己看作是司馬光,或者是司馬光砸缸的石頭,或者是司馬光砸破的那口缸,來描述自己此時此刻的所見所聞所想,學生個個踴躍嘗試,其想象令人拍案叫絕。
6、情境想象。情境是想象的沃土和催化劑。在撩人的情境中,想象的靈感是突發的,記憶中的表象材料會忽然燃燒起來,閃亮起來,并且重新改換結構與順序,有的從前頭跑到后面,有的從末尾跑到中間——有位老師在黑板上畫著一條小溪,一塊草地,一棵大樹,然后把玩具白兔置于溪中,鴨子放在草上,猴子懸在空中,設置一個看似矛盾不合常規的情境。不少學生想象出了兔溺水,鴨呼救,猴飛奔的驚險場面,閃爍著奇異想象的思維火花,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的情境想象作文,于永正老師的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在創設情境激發想象方面有許多創造,很值得我們去玩味、去總結。
7、憧憬想象。這類的練習包括展望美好未來的想象,如《十八歲的我》;包括問題完滿解決的想象,如《太空治癌醫院》;包括科學超常發展的想象,如《尋找人體黑匣子》。憧憬想象極具創造性與挑戰性。
想象作文教學的操作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創設情景就是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能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達到一定教學目的的教學媒介。借助這些媒介,通過老師的語言渲染,讓學生明白情景的用意。例如,展示圖畫,畫上是一個缺了個口蘋果。老師簡單的說明圖意后便問:“可能發生了什么事呢?”在學完《凡卡》后,老師問:“信寄出去后,會發生什么事?”或者用其他的情景。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具有懸念性和發散性。學生不能一下子就能說出答案,一定要經過思考;答案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果。
(二) 發散思維,自由想象
想象作文一定要讓學生自由想象,發散思維。對于學生的回答,只要是有創意的,都應予以鼓勵。對于一時不能展開想象的學生,碰到思路比較狹窄的情況,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引導。教師給的是想象的方法,絕不是想象的結果。例如,老師展示了一只金屬罐罐,讓學生設想它的用途。如果學生開始只在它裝東西的功能上去想,我們就可引導學生從它的裝飾性(做花瓶、做小動物等)物理性(做船、做導電線等)化學性(與其他化學材料反應等)去想。一個人在前面跑,一個在后面跑的漫畫,就要引導學生從人物身份(兄弟父子、警察與賊、運動員)背景(趕車、太空漫步)時間(早上鍛煉、路上兩個不認識的人)因果(追趕、報恩、報仇)等去想。
(三) 循序漸進,由說到寫
學生說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后,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往教學要求上轉。是編寫童話的,就要學生想象童話發生的人物外貌動作語言、背景、情節等;是想象一件事情的,就要讓學生盡量說具體;是續寫的,就要注意合理。總之,每一次的想象匯報都應該有一個側重點,要從簡單到復雜地說。說是為了寫,寫也促進了說的條理化和具體化。說完再寫,讓學生在動筆時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