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天地
那么,如何上好想象作文課呢?筆者對想象作文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初步實踐,現概述如下:
一、 入情境
想象是人的創造性活動的一個必要因素,進行想象性作文實質上是將積累的表象加以改造的過程。它是創造性形象思維的結果,其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所以。想象性作文必須首先為兒童開拓思想提供一個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俗話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兒童的思想若是“鳥”,我們要為他們“開天”,兒童的思想若是“魚”,我們應為他們“造海”,只有思想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兒童才能將記憶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組合,創造出新的形象,想象出曲折的情節,出人意料的結果,所以,教者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給學生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做到以下兩點:(1)選取適當材料,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要讓學生的思想自由馳騁,所以選取的題材就不能太空,太死。材料太空,學生就會覺得無從想起,太死,又不利于學生充分想象。所以,材料的選擇對學生能否進入情境,能否自由想象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教者要選取那些趣味性強,想象空間大,符合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的材料來啟發學生想象,如,根據學生好奇,求異的心理提供給學生一些假定性情境:《假如我會七十二變》《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根據學生愛幻想的特點,讓學生想象《假如我是市長》,根據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向往選取《我在2020年》、《太空遨游》等題材供學生想象。這些材料,學生很感興趣,也能讓學生很快進入情境,自由想象。(2)運用多種手段,讓情境活靈活現。活靈活現的情境。對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想象有明顯的引發作用。所以,教者要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手段將學生帶入情境,如:生動有趣的多媒體畫面,栩栩如生的圖畫、簡筆畫,繪聲繪色的表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等。
二、 拓思路
想象性作文,創造性很強,但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由于受已有知識經驗的影響和局限,容易出現思維定勢。大家都順著同一條路子去想,結果寫出來的文章大同小異。所以,教師在這個時候,要啟發引導學生順著不同的思路大膽想象,拓寬學生的思路,做到以下幾點:(1)鋪路搭橋。兒童知識面不夠寬,已有的生活經驗很有限。所以,教師在指導想象時,可以適當介紹一些材料讓學生掌握有關對象的知識,做內容上的鋪墊。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不同的果子”。如寫《海底世界漫游記》,可以事先讓學生閱讀海底世界的材料,介紹有關知識。寫《假如我是市長》,就應啟發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訪問,了解市民的心理和城市的問題。(2)不拘一格。啟發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拓寬想象的渠道。善于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朝各個方向發散,這是我們想象性作文的目的。如凡卡給爺爺發出信后是怎樣的遭遇?可以是爺爺來接他了,又把他帶回了鄉下;可以是爺爺根本沒收到信,凡卡仍在鞋店里受到種種折磨;也可以是被老板發現了信,毒打一頓痛苦地死去……種種想象只要合乎情理,都應給予肯定。(3)鼓勵獨創。“文貴子新”,創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素質教育的目的,作文本質上是一項艱苦的創新勞動,作文訓練是一條培養學生創新思想的重要途徑。所以對于那些別出心裁,出乎意料,獨樹一幟的想象,教師一定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三、 想具體
想象性作文憑借兒童的想象展開,但兒童在想象時,情節較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和結局。所以,在學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輪廓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圍繞情節想具體。如低年級想象作文《小泡泡旅行記》。我啟發學生這樣想具體:小泡泡長得什么樣子?它來到哪兒?看到什么?想去干什么?它在兒童游樂園看到了什么?碰到誰?說了些什么?等等,總之,應指導學生把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想具體。
四、 互評說
由確定材料到下筆成文,中間需要一個說的過程,我口寫我心,我心寫我口。讓學生把自己頭腦中想象的情節說出來。在說中,學生易于將生活、思想、認識、情感盡可能多地聯系起來,使“想象----語言----思維”呈動態積累,具有輻射性功能。在此過程中,語言與思維呈互動狀態。語言促使思維過程進一步清晰,思維促使學生對想象內容進行取舍與權衡。說使思路清晰,思維使語言嚴密、合理、豐富。說的收獲與啟發也促成了寫的醞釀,將積累材料與化成文字之間的梯度大大縮小。尤其是讓學生示范說,個別說,同位說,學習小組說,既是個體一次寫的醞釀和嘗試,也是不同個體間的一種互相啟發,能使學生互相影響,不斷補充,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