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 教案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節水問題,提出并實施節水農業。談到節水農業,大家自然會想到,渠道防滲、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實際上節水農業還有更廣泛、更綜合的內容。例如節水工程措施要與農藝、生物措施相結合,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要節水,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區也要考慮如何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的問題。節水農業從根本上講是提高農業用水的有效性和農業的產出效益。
從1996年開始,農業部累計投資1億多元,建設了一批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基地和行走式節水灌溉示范區,通過農藝、農機、生物、工程等綜合措施的應用,完成了一批以坡改梯生土熟化農田工程、集雨節水補灌等為重點的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旱區農業基本條件。農業部還在全國各地累計推廣了水稻“淺濕曬”灌溉、“坐水種”、“行走式節水”、施用抗旱保水劑、地膜與生物覆蓋等節水農業技術措施0.2億公頃左右,發展田間及大棚集雨節水和噴、微、滲灌等技術措施70萬公頃。與此同時,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的旱作節水農業科技成果4 000項,其中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的重大科技成果500多項。全國農業部門從中央到地方,有一套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機械化管理體系,擁有農機推廣人員近40萬人,其中從事節水農業推廣服務人員有20萬左右。同時還擁有排灌動力機械近1 500萬臺,農用水泵47萬臺,節水灌溉類機械48萬套。目前農業部已組織編制了《全國節水農業發展規劃(~)》和《西部地區節水農業規劃(~)》,對我國節水農業的下一步發展展示了藍圖。
為此,農業部準備從節水農業綜合技術推廣與培訓、田間節水配套設施、節水農業機械和自然降水的蓄積等小型工程設施等四個方面加強建設和示范,引導農民自覺節水;在節水灌溉技術研究與設備開發、抗旱作物品種的選育及產業化技術、抗旱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人工增雨技術等方面加強開發推廣;以農業部300個縣農情網、農業部遙感應用中心和現有的科研、教學單位為基礎,建立全國的墑情監測系統,并配套建設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節水農業的實時監測與管理;會同水利部等部門研究擬定農業用水價格調控政策,利用價格杠桿調節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