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冊17課《內戰烽火》-(課件下載)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內戰視頻 報道視頻 電影片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美帝國主義支持國民黨陰謀發動內戰,重慶談判,全面內戰爆發,轉戰陜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培養學生識別圖畫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通過圖畫獲取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圖畫的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抗戰勝利后,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政權相勾結,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的資料,認識到美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
討論探究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目的和毛澤東冒險去重慶談判的原因,學會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問題,理解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史實,認識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取勝的法寶之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與國民黨反動派的專制、獨裁進行斗爭的史實,使學生感知和平民主來之不易,增強學生維護和平民主的自覺性,并增強對黨的熱愛之情。
通過感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解放軍為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歷盡艱辛、英勇作戰、不畏犧牲的精神,使學生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
重慶談判
重點突破:運用《美助蔣搶奪勝利果實》的影視資料,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電文等,提出一系列問題:如美幫蔣運兵,說明了什么問題?蔣是“以國家大計為重”邀請毛澤東去談判嗎?通過討論,認識到重慶談判雖然不能改變蔣發動內戰的既定方針,卻使我黨在政治上獲得了極大的主動。
【教學難點】
挺進大別山
難點突破: 運用地圖,《挺進中原》影視片段,讓學生生動地感知戰略反攻前的形勢和挺進大別山的宏偉氣勢。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收集美蔣勾結,陰謀發動內戰的資料。
引導學生識別圖片,使學生通過圖畫獲取歷史知識信息,用圖畫的形成陳述歷史問題。
【教學方法】
按照“知、疑、學、解。創”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走近歷史,體驗歷史。
【教學手段】
多媒體演示,討論探究,自主合作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日本投降的時間。抗戰勝利的意義。
情境導入:觀看《美助蔣發動內戰》的影視資料。
2.講授新課:
蔣介石一邊運兵,一邊又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這是為了什么?(進一步贏得內戰的準備時間,也為了制造輿論來欺騙人民。)
毛澤東去重慶談判,能改變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既定方針嗎?(不能。因為蔣介石的既定方針是要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這種反動統治。)
既然阻止不了內戰的爆發,作為中共中央領導核心的毛澤東該不該親自到重慶去談判?(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只要能夠自圓其說,不管說該或不該,都應給予鼓勵。因為說不該的同學,至少還保持著對蔣介石的警惕,對毛澤東安全的顧慮。這種樸素的情感應該得到呵護。)
事實是──毛澤東冒險去了,結果怎樣?(揭露了蔣介石假和談的陰謀,同反動派在政治上進行了較量,最終達成了有利于人民的《雙十協定》,使自己在政治上獲得了極大的主動),但是蔣介石很快就撕毀協定、1946年6月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的開始。
由于共產黨執行了正確的方針策略,國民黨對解放區發動的全面進攻很快失敗。國民黨被迫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目標定在陜甘寧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1947年毛澤東率黨中央主動撤離延安,彭德懷、賀龍率西北解放軍同敵人展開周旋,打退了敵人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