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案
1984年12月19日,經過長時間的談判,中英兩國首腦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即《中英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政府將在同日把香港交還中國。經過平穩過渡,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回歸祖國。
●板書設計
第12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1.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
2.“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
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中英、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
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活動與探究
下面是關于喜慶香港回歸的組圖,請你根據圖中的內容,結合學過的知識,寫一篇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感想。
●備課資料
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原則立場
中國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遵照國際法的原則,宣布對于舊中國所簽訂的條約和協定的原則立場是:既不承認一切舊條約繼續有效,也不認為一切舊條約當然失效。按照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對于舊的條約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按照這個規定,條約是否繼承是以條約的性質和內容為依據的,這既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又符合國際法的繼承原則。
中國對于香港問題三個不平等條約的態度是舉世皆知的。中國認為三個不平等條約在整體上就是無效的,并不去就其中任何一個條約的某些條款的準確意義進行爭論。對于這一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香港不是殖民地
“殖民地”主要是指因外國統治、管轄而喪失主權的國家。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所以,殖民地的概念不適用于香港。英國在香港實行的是殖民式統治,但并不等于香港就是殖民地。1972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主席,明確宣布:“香港、澳門是屬于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于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疇。”
1972年11月,聯合國大會以99票對5票的壓倒優勢,通過了有關將香港、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上除去的協議。這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立場的廣泛支持。
中國又等待了33年
反對不平等條約,收回香港,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立場。在實際工作中,中國政府則考慮過去的歷史背景,考慮總的國際形勢,采取靈活的策略,保持戰略上的主動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周恩來總理針對英國的地位和特點,提出了“推進中英關系,爭取和平合作”的主張:中國改善同西方的關系首先從英國開始;維持香港現狀,避免公開沖突,有利于安定人心,保持與英國的對話關系;香港的居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中國的。中國總有一天要收回香港;在收回香港的時機尚不成熟時,中國保持香港的特殊地位,為我所用;中國內地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香港可作為中國同國外進行經濟聯系的基地,可以通過它吸收外資,爭取外匯,開展國際貿易。由此形成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