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變動和洋務運動
洋務派在創辦軍事工業時,打出“自強”的旗號。其目的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即鎮壓人民反抗,維護清朝的統治。奕䜣等人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一些西洋先進技術,可以鎮壓人民,可以自主自強,封建統治便可長治久安。由此可以看出洋務派辦洋務的目的,是為了鎮壓人民,維護清朝統治。“自強”是要強化封建統治階級的力量。
洋務派創辦的主要軍事企業,請看課本第52頁“洋務運動創辦的主要工礦企業表”。1861年曾國藩創建的安慶軍械所,是洋務派開辦的第一個軍事企業,仿制樣槍洋炮,用于鎮壓太平軍。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江南制造總局即是今天我國造船業的基地——上海江南造船廠的前身。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馬尾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設備最齊全的一個船舶制造廠。它能夠建造排水量為2200噸的巡海快船。
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是采用新式技術的封建官辦工業。這些工業由封建官僚控制,經費由國家撥充,生產的武器直接供給清朝的軍隊使用。因此,生產從不計成本,不講效率,再加上管理不善,官員們層層貪污,資金時常短缺。同時,這些軍事工業對外國有很大的依賴性,從購買設備、安裝運轉、生產制造都依賴外國,而引進的技術,大多在西方已經過時,并不先進。軍事工業的生產技術也多為外人壟斷,甚至一部分管理權也落入外人之手。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從70年代開始,洋務派便在繼續舉辦軍事工業的同時,打出“求富”的旗號,大力舉辦民用工業,想用民用工業獲取的利潤,來輔助軍事工業,以解決軍事工業資金不足的問題。
洋務派開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1872年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1888年張之洞在廣東創辦的織布官局,后遷到湖北武昌;1890年張之洞在湖北籌建的漢陽鐵廠等。洋務民用工業的興辦,部分地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比如湖北織布局開織后,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10萬多匹。
從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三支海軍,艦船主要向英、德兩國購買,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總局建造。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軍衙門,北洋海軍實力最為雄厚,北洋艦隊是當時中國最大的一支海軍艦隊。
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還舉辦了一些新式學堂,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還從中選派了幾批留學生赴歐美和日本留學深造。
洋務派從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辦了30年的洋務。洋務運動有什么歷史作用?我們應當怎樣評價洋務運動呢?
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統治集團中一部分大官僚、大地主,為適應帝國主義和鎮壓農民革命的需要而推行的一場利用西方生產技術以挽救清朝封建統治的運動。洋務運動進行了30年,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70年代開始,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于近代民用工業,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促進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另外,洋務派興辦的民用工業,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五、板書設計
第10課 清朝政局的變動和洋務運動
一、清朝政局的變動
1、總理衙門的建立
2、慈禧太后發動政變
3、漢族官僚勢力的擴大
二、洋務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