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洋務運動教案
其實,洋務運動不能挽救清朝的統治是必然的。其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變器不變道”的指導思想注定了洋務運動必然失敗。近代化的經濟模式的建立必須用近代化的政治制度來做保證,思想文化的傳播乃至成為主流也是必要的。而洋務運動做不到這點。
二、洋務派主觀上并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辦民用工業之時,一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辦同類企業,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于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于近代民用工業,終于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而這兩個因素增長的速度越快,封建生產關系瓦解的速度就越快。這是洋務運動不能挽救清朝統治的第二個理由。
三、洋務運動不能挽救清朝統治還表現在: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辯論及其對頑固派的不徹底的批判,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對于學習西方開了好的風氣。又由于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派遣不同年齡和資歷的留學生,因而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對于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也起到了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這也是洋務派辦洋務所沒有想到的。
從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洋務運動確實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我們在評價洋務運動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1.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清朝地主階級內部的一場自救運動。
2.洋務運動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故而在運動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民用企業。
3.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變器不變道”決定了洋務運動不會改變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的倫理綱常,這使得這場運動必然走向失敗。
4.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但培養了一批近代工人和科技人員,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5.洋務運動客觀上抵制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二部分:反思與點評
【課后反思】
在講述洋務運動的失敗時,向學生介紹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指導學生分析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么日本的改革成功而中國的改革卻遭到失敗,從而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的能力。
第三部分:相關資料
【練習與測驗】
課本第30頁“動腦筋”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⒈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但洋務辦起來后,清政府一敗再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破產。
⒉洋務派學習西方僅限于學習科學技術,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一些西方先進技術,就可以鎮壓人民,封建制度便可長治久安。單純地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國富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