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備注】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耳濡目染的聲現象產生研究的興趣。
■ 進行新課
(一)、聲音的產生
【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1.1--1,
在學生觀察的同時,依次播放與插圖描述的聲現象所對應的聲音文件。
【學生活動】
讓學生歸納出四幅圖的共同點,以此為基礎,引出探究的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歸納出:都有物體在發聲。
【備注】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進行探究。
【學生活動】
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方法,四人一組做實驗,并歸納出實驗結果: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師活動】
提問檢查學生探究的結果,引導全班學生對結果進行評估。
【學生活動】
學生舉手答問,其他學生評估。
【備注】學生初次進行探究,需要加強指導,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評估能力與交流合作能力。
【教師活動】
演示:音*實驗
鏈接“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動畫“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備注】教師掌握遠程教育資源的整合技能。
【學生活動】
觀察、思考。
【教師活動】
反饋練習(一)
引導學生分析圖1、1—1描述的幾種聲現象各是什么物體振動產生的。
【學生活動】
討論、作答。舉手發言。
【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討論教材p13“想想議議”,讓學生回答討論結果。
【學生活動】
學生熱烈討論,相互交流。
【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p13第3段:機械唱片的原理,要學生找出生活中有類似原理的物品。
【學生活動】
自學教材,并列舉實例。
【備注】指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觸類旁通,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聲音的傳播
【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p14中的探究“聲音怎樣從發聲物體傳到遠處”的基本內容,思考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并指導學生按教材要求進行固體傳聲的實驗,讓學生判斷實驗結果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
【學生活動】
自學并積極思考,進行分組實驗,并相互討論,交流作出判斷。
討論、作答。
【備注】讓學生初步感悟科學探究的幾個基本要素,初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活動】
反饋練習(二)
以“聽到飛機聲”為實例,讓學生做出“空氣是傳聲介質”的假設,并讓學生設計出檢驗假設的實驗。
【學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