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欣賞古代詩詞曲三首教學設計
5:哪們同學能把這并列的九種景物,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它聯綴起來,向大家描繪一幅秋郊夕照圖呢?
明確:纏著枯藤的老樹上棲息著傍晚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橋畔住著幾戶人家,年代久遠的驛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風中,騎著瘦馬緩慢前行。
6:在這幅圖畫中,有人嗎?是誰?
明確:有,“斷腸人”(斷腸:形容悲痛到了極點),末兩句不僅寫景(夕陽西下:傍晚的太陽向西墜落),而且寫人。
7:哪位同學能根據曲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話描繪出是個什么樣的斷腸人?
明確:于暮色蒼茫中,烘托出一個騎著瘦馬、遠離家鄉、羈旅漂泊的人來。悲痛到極點的游子,飄泊在天邊極遠極遠的地方。天涯:天邊,極遠的地方。由此可見,前面一系列景物的渲染,為末句“斷腸人”作了鋪墊。末兩句是本曲的名句,也是本曲的主旨句,面對此景,不由得讓人肝腸寸斷,凄然淚下。
8:大家想一想,這首曲子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明確:天涯游子思鄉的那種孤寂凄楚的心情。
小結:這支曲子只有28個字,卻能以巧妙的構思,選取秋天幾個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給我們摹畫出一幅秋郊夕照圖,創造出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用以襯托天涯游子思鄉的那種孤寂凄楚的心情。不僅寫景,動靜相襯,而且寫人,借景言情;不僅用景物點染“秋”,而且用景物來表現“思”,化景為情,情從景出,把“秋思”寫得非常凄惻,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揚州市第三中學 易衛東
寫作 寫簡單的議論文
訓練目的
1、 學會寫簡單的議論文來闡明自己的觀點。
2、 學會寫議論文的常用的兩種方法;擺事實和講道理。
訓練題目
[見課文]
訓練指導
第一題
1、 題目說:中華民族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
討論具體表現在哪里?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為人謙和,禮貌待人;
⑶誠實可信,知恩圖報;⑷愛國愛民,心憂天下;
⑸克己奉公,廉潔公正;⑹修身養性,君子慎獨;
⑺見利思義,以義制利;⑻勤勞儉樸,艱苦奮斗;
⑼質樸求實,寬容大度;⑽勇敢剛毅,身體力行。
2、 題目問:你認為當今最值得發揚和提倡的傳統美德是什么?
學生討論,歸納:
聯系實際談,如青少年學生對孝敬父母的意義——不僅繼承了傳統美德,而且只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于萬一,更是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礎。
3、 題目上提出四點要求:⑴觀點正確;⑵有自己的見解;⑶例證有說服力;
⑷適當引用格言警句。
例如闡述傳統美德中講究“誠信”的道理,觀點可以是:誠信是品德之
瑰寶,是才智之源泉,是成功之前提,是無形之資產。
第二題
閱讀一則材料,聯系現實生活,議論爺爺剪枝條給我們的啟示。
學生討論,歸納:1、削枝以強干。爺爺剪掉一些枝干,會使果樹長得更好。舍棄次要的,是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
2、看眼前,果樹枝條茂盛,長勢很好,看發展,剪掉枝條會使果實豐碩,所以爺爺毫不吝惜。行動服于目的,措施受制于宗旨。這是有遠見、有膽識之舉。
3、小孩拿起一根枝條,也許長得很好,但從整棵果樹權衡,它成了分散營養,影響結果數量與質量的冗枝,必須剪掉。正確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讓部分服務于整體,局部服務于大局。
4、“傻孩子”,傻在何處?傻在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枝條,忘了它們與整體的聯系;只看到它們眼前的長勢,忘了它們最終影響的結果。我們切不可一葉障目,而不見全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