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教案
第一課時 人在社會中的多重身份一、教材分析1、對教學目標的理解知識目標:明確一個人首先是公民,這是他的基本社會身份;懂得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有多種社會身份,并且明確人們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能力目標:理解社會身份不同,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從多個角度理解自己的社會身份,進而產生和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的責任情感。2、對教學重難點的認識教學重點:懂得一個人往往同時具有多種身份教學難點:不同的社會身份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3、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本課是第八單元《對社會負責》中的第三課。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理解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公民)在社會生活和合作中兼有多重身份,每種特定的身份都對應著相應的社會責任,從而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探索和體會自己的多重社會身份。二、學生分析針對的問題:八年級的學生一般對自己的社會身份已經有所體會,但對在復雜社會關系中的多重社會身份還不了解,學生也能理解應負責任,但對兼有多種身份,應負多種社會責任還體會不深。如:知道為人子女對父母應負責任,也意識到父母為自己的付出,有將來回報父母的樸素情感,但這種情感大多停留在感情層面,尚未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學生的需要: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理解自己的社會身份,進而產生和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的責任情感。三、綜合設計思路[教學過程]1、展示名人海報學生介紹自己的海報,著重介紹他的社會身份。2、“我”的社會身份觀察"探究園"中的三幅照片,思考:(1)你雖然尚未成年,你已兼有哪些不同的社會身份?(2)你還能舉例自己擁有的其他社會身份嗎?學生得出:人在社會中擁有多重身份。(3)你的多重社會身份是哪些因素決定的?你基本社會身份是什么?(4)將來你成年了,你的社會身份會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學生得出:人們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這是因為他社會環境或他參與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變化。3、材料透視閱讀課本p89“一位sars患者公開信”的內容(1)找出信中涉及的人的社會身份。(2)說出這些社會身份的人各自應承擔的社會責任。(3)播放flash—當sars來臨時。(4)在預防sars方面,你該盡什么社會責任?學生討論后歸納:不同的社會身份應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歸納學生發言:我們每個人都有擁有多重身份,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人就要負責任。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分內應該做的事。如: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父母的責任是撫養子女……,那么,作為學生,子女,我們的責任又是什么呢?4、實話實說:我曾經負責任的歷或我曾經不負責任的經歷,現在想起這些你有何感想?5、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第二課時 社會責任及負責任需要承擔的代價一、教材分析1、對教學目標的分析知識目標:明白什么是責任,負責及社會責任,一個人同時具有多種社會身份,而每種社會身份都要求他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理解負責任的意義和代價。能力目標:認識負責任需要承擔代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懂得關心和愛護別人,為集體貢獻力量,關愛社會,奉獻社會,逐步樹立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生態度和道德觀念,能逐步體驗到負責任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