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2
其次,要對第二框教學的模擬表演事先作出布置。這個模擬扮演活動,意在幫助學生正確地與父母溝通,要考慮多種因素和可能,正確解決與父母的矛盾。要把劇情讓學生看仔細,讓學生設計可能遇到的種種情形,最后找出雙方可以接受的辦法。應該給學生提出要求,在準備扮演活動中整理自己的經驗和方法。
(3)教學方法
本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法,輔之以老師必要的點撥。課后要求主要是踐行,即把課上所學的內容,運用到與父母交往的實踐中。
(4)社會實踐活動
除本單元綜合探究活動外,可以讓學生開展理解父母期望和心情,與父母懇談,給父母寫心里話等活動。這些可以與單元探究活動結合,也可以獨立設計為小活動。是否安排課外的活動主要取決于時間和學生負擔。如果沒有時間,也不必刻意地做,否則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第一框《嚴也是一種愛》教案設計
一、從容說課
第一目“成長也會有煩惱”,由一個活動引出。活動的素材是一個初中女生的日記,寫的是她的自我感受。學生的喜好、與同學交往的興奮、不考慮家長的憂慮和感受、對于服裝的偏愛以及家長對男女生交往的戒備等,都是初中學生普遍遇到的現實中的問題,這些是基于青春期學生生理心理發展而必然會遇到的帶有共性的問題。讓學生就此談原因、談自己為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作出的努力,有助于學生直面現實,發揮主體性,就此問題開展探究,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親子矛盾的產生,不完全是壞事。它說明學生長大了,有主見了,主體性增強了,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強烈愿望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小時候做不到的,現在的中學生能做了,由此矛盾也就產生了,這是好事。然而,這些矛盾的確困擾著學生,帶來煩惱,從這個意義上看它又是壞事。人總在矛盾中生活,誰也擺脫不掉矛盾,只能正視它,解決它。
教材的正文,正是從學生的縱向對比中,從家長與學生兩個方面揭示出親子矛盾的產生。
然后,教材用了個相關鏈接,說明在不同年齡階段,對家長的看法是不同的:在小時候,由于對父母的崇拜而認為他們無所不能;到青春期,對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長;過了青春期,又客觀地看到父母的價值。這多少帶有規律性。
接下來,有個探討造成兩代人隔閡的深刻原因的活動,讓學生分別從生理、心理、閱歷、知識、思想方法、行為方式、社會角色等方面,比較子女與父母的差異。兩代人產生代溝的基礎看似年齡差,其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子女與父母的經歷不同、經驗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規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等方面不可能相同,由此產生的需要及滿足需要的方式不同,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
在本目的最后,說明子女與父母的沖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學生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于子女的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體諒父母的愛和一片苦心。
第二目“逆反心理有危害”,主要有三層意思。
第一,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兩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常常產生反抗,即產生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那樣;你說這好,我偏說那好;讓我信這,我偏信那。這些是青春期學生帶有普遍性的反映,教學中不妨讓學生擺擺自己逆反心理的具體表現,說說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由此進行道德修養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