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2
第一目“愛灑心間”,由一個故事引入,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由此體驗父母對子女的一片苦心,說明父母理應得到愛的回報。然后指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繼承和弘揚這一光榮傳統。教材的相關鏈接,分別介紹了古代和當代兩個孝敬父母的小例子,意在給學生樹立榜樣,激發孝心和孝行。
第二目“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主要講四層意思。
首先,強調孝親敬長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們的天職,并用相關鏈接的材料說明必須履行這一義務。
其次,提供六個情景,讓學生辨析在具體生活情景中,什么是孝的表現、什么是不孝的表現,得出的結論是孝敬父母要落實到具體行為之中,要從小事做起。相關鏈接的材料,意在說明孝有不同層次,不光要在物質生活上照顧父母,還要在精神上使父母愉快,這一點是當代青年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第三,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談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談盡孝后的感受。孝敬父母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我們不可能將其一一列出,教材只作出一些提示: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講這個問題,意在讓學生在比較利弊中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即選擇孝的行為。教材在相關鏈接中,介紹了一個有孝心孝行而被人信任、錄用的故事,意在感染學生自覺地做孝順兒女。
第四,講在孝的問題上的是非界限。對父母的孝敬,是家人地位平等基礎上對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基于對父母養育之恩和辛勞的回報,是當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這種孝,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順從。也就是說對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與非。當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時,要勸阻,這也是孝的表現;當其觸犯法律時,做兒女的對其違法行為不能視而不見甚至包庇,而要進行勸阻、斗爭。
最后,講對爺爺奶奶等祖輩要孝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孫子女傾注了極大的關懷和愛護,甚至較之父母疼愛有加、付出更多;他們對家庭和社會作出過貢獻。在他們年老多病、行動不便之際,做孫子女的更要獻上一片孝心。這既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弘揚中華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本課最后,要求學生制訂孝親敬長的小計劃,目的在于讓學生知行統一,將自己在思想品德課上學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中去。這既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更是為了達成本課的教育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體驗盡孝后的快樂。
能力目標:辨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
知識目標: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教學準備:
給長輩洗一次腳;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愛的奉獻》
(二)講授新課
1、愛灑人間(板書)
活動:“小峰和媽媽的故事”
學生閱讀課本p12的故事,分組討論下列問題,派代表發言。
(1)媽媽為兒子的多動癥、成績差而傷心,卻為什么總在兒子面前露出笑臉、鼓勵他?
(2)你理解小峰媽媽的一片苦心嗎?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報母親?對你有什么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