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對話教案
6) 應用方式:該資源在教學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ppt展示一張圖片:圖片左上方有一顆小紅心,喻示著孩子,圖片右上方有兩顆較大的紅心,喻示著父母,較小的心和兩顆較大的心通過一道架起的彩虹緊緊地靠在了一起。
教師:同學們,請看這幅圖片,如果說這顆小紅心是你們,這兩顆較大的紅心是你們的父母,怎么樣才能讓你們的心和你們的父母的心靠得更近呢?
學生:在中間架起彩虹。
教師:同學們答對了,就是在心與心之間架起一道彩虹,其實這道彩虹就是相互理解的一座橋梁。只要我們和父母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我們的心就會靠得更近,我們的家也會更加溫暖。好,今天我們學習第二框體《兩代人的對話》的“架起理解的橋梁”。
[講授新課]:
(一)、架起理解的橋梁(板書)
[活動平臺1]:ppt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一幅和睦的全家福,另一張圖片內容是兩父子在爭吵。
問題:1、看了這兩張家庭照片后,你會怎樣形容這兩個家庭?
2、聯系一下你自己的家庭,你會如何描述你的家呢?
(教師請幾位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同學發表意見。)
[活動平臺2]:結合課本第23頁的兩種不同觀點發表自己的意見:
女生:家不是說理的地方。俗話說的好,清官難斷家務事。
男生:家是愛的港灣,因為家里的矛盾易產生,也易解決,關鍵看我們怎樣對待。
(教師請幾位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同學發表意見。)
教師總結:第一種觀點夸大了矛盾,認為家庭矛盾很難解決,甚至不可解決,對兩代人之間產生代溝(煩惱)的原因沒有正確認識,不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理解。第二種是比較積極的做法,正確看待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并想辦法解決,增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由此可見,遇到家庭矛盾的時候,我們不能漠視,不能夸大,只有正視它的存在,并想辦法化解,家庭才能更和諧,做子女的要主動走進父母、親近父母,與父母攜手同行。
1.如何看待與父母的矛盾(板書)
(板書: 父母與子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
[活動平臺3]: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飯后到同學家做作業,順便看會兒錄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點前回家。小冰想,現在已經快7點了,那么快就回來不合理!一時冒了火。(書本23頁)
問題:讓我們一起幫小冰正確處理這件事、尋求解決沖突的辦法
師生共同討論:
(1)如果你是小冰,爸爸沒有同意你到同學家寫作業、看錄像,你的心情會怎樣?同學會怎么評價你?
分析:不到同學家做作業、看錄像了,會導致對同學失信,自己也不滿意,由此還會遷怒于家長。
(2)如果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你覺得會怎樣?
分析:按家長的要求做,這保證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時間看錄像,自己和同學都不能盡興。
(3)如果不理家長的要求,寫完作業,看完錄像再回來,爸爸會怎么想、怎么做?
分析:不理家長的要求,寫完作業、看完錄像再回來,這會讓家長擔心、著急,說不定到現場親自捉拿。
(4)你覺得最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什么?是主動與父母商量,進行有效溝通,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其他別的辦法?
分析:與家長協商,雙方都做些讓步,可能雙方都滿意。
2、與父母溝通的過程(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