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冊信息技術全冊教案
3. 為什么計算機采用二進制由于人的雙手有十個手指,人類發明了十進位制記數法。然而,十進位制和電子計算機卻沒有天然的聯系,所以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難以暢通無阻。究竟為什么十進位制和計算機沒有天然的聯系?和計算機聯系最自然的記數方法又是什么呢? 這要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說起。計算機的運行要靠電流,對于一個電路節點而言,電流通過的狀態只有兩個:通電和斷電。計算機信息存儲常用硬磁盤和軟磁盤,對于磁盤上的每一個記錄點而言,也只有兩個狀態:磁化和未磁化。近年來用光盤記錄信息的做法也越來越普遍,光盤上海一個信息點的物理狀態有兩個:凹和凸,分別起著聚光和散光的作用。由此可見,計算機所使用的各種介質所能表現的都是兩種狀態,如果要記錄十進位制的一位數,至少要有四個記錄點(可有十六個信息狀態),但此時又有六個信息狀態閑置,這勢必造成資源和資金的大量浪費。因此,十進位制不適合于作為計算機工作的數字進位制。那么該用什么樣的進位制呢?人們從十進位制的發明中得到啟示:既然每種介質都是具有兩個狀態的,最自然的進位制當然是二進位制。 二進位制所需要的記數的基本符號只要兩個,即0和1。可以用1表示通電,0表示斷電;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點,0表示凸點。總之,二進位制的一個數位正好對應計算機介質的一個信息記錄點。用計算機科學的語言,二進位制的一個數位稱為一個比特(bit),8個比特稱為一個字節(byte)。 二進位制在計算機內部使用是再自然不過的。但在人機交流上,二進位制有致命的弱點——數字的書寫特別冗長。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二進位制成為11000011010100000。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還使用兩種輔助的進位制——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二進位制的三個數位正好記為八進位制的一個數位,這樣,數字長度就只有二進位制的三分之一,與十進位制記的數長度相差不多。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八進位制就是303240。十六進位制的一個數位可以代表二進位制的四個數位,這樣,一個字節正好是十六進位制的兩個數位。十六進位制要求使用十六個不同的符號,除了0—9十個符號外,常用a、b、c、d、e、f六個符號分別代表(十進位制的)10、11、12、13、14、15。這樣,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十六進位制就是186a0。 二進位制和八進位制、二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之間的換算都十分簡便,而采用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又避免了數字冗長帶來的不便,所以八進位制、十六進位制已成為人機交流中常用的記數法。(教學參考)
第三課 計算機操作系統本課主要介紹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操作系統的界面構成、功能與特點、鼠標鍵盤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資源。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了解操作系統的功能;了解windows的界面、特點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理解文件、文件夾、路徑的概念,學會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本課建議1課時。1.本課在學生親自啟動計算機開始,計算機啟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主機、顯示器、鍵盤的變化。啟動后,進入windows操作系統界面。教材介紹了什么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的功能,并重點介紹了windows的特點。windows操作系統的桌面、圖標、任務欄、快捷方式、窗口、菜單等概念,以通俗易懂、形象的語言給出,便于學生理解掌握。這些概念并不要求學生去記憶,只要求學生認識并能熟練操作即可。2.鼠標和鍵盤的操作鼠標和鍵盤windows常有的輸入設備。教材給出了鼠標的幾種操作方法,不要求學生記憶,而是讓他們理解各個操作方法的作用,能夠在實際操作中熟練運用。教材設計了玩紙牌游戲的環節,旨在使學生熟悉鼠標操作。教師指導學生按照教材提示,打開紙牌游戲,嘗試用鼠標控制紙牌游戲的進程,聯系鼠標的操作。對于鍵盤的輸入,教材設計了在記事本中輸入漢字的活動,讓學生嘗試使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練習鍵盤的操作和漢字的輸入。中文輸入時,中文標點的輸入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鍵盤上顯示的都是英文標點,而且有的中文標點在鍵盤上還沒有相似的符號(比如中文的頓號),因此,學生在初學階段需要記憶一些中文標點的鍵位。在輸入時,關鍵的一步是就要保證 按鈕變成 (標志是空心的句號和逗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切換到智能abc輸入法,指導學生在輸入法的各種狀態下(如中英文、全角半角等)輸入標點。教師除了指導學生的中文輸入外,可以讓學生嘗試輸入英文。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中英文輸入法的切換,如何使用輸入法輸入大小寫英文字母、英文標點符號等。3.windows的資源管理教材中是從操作系統的功能上介紹windows的資源管理的。分為處理器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管理等。教師指導學生按照教材的提示,分別查看cpu的性能參數、使用情況,查看內存的性能參數和使用情況,了解所用計算機外圍設備的配置、性能等情況。這些內容,學生只要有初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對于文件管理,學生應作為重點把握。在該部分內容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打開資源管理器,認識資源的樹狀結構。文件夾的展開是展開它的層次結構,觀察哪幾個文件夾在同一層次。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鼠標單擊與雙擊的不同:在“資源管理器”中的左窗口中,單擊某個磁盤/文件夾圖標將其打開,同時在右側窗口中顯示打開的磁盤/文件夾中的內容;雙擊則是在打開的同時,將該磁盤/文件夾下一級子文件夾按樹狀結構展開。學習文件路徑時,學生可以通過在地址欄中的顯示信息幫助理解。還可聯系下面的事例來理解:要想找到某校的某個同學,按照“城市/區/校名/年級/班級/姓名”路徑能夠快速準確地找到。創建文件夾時,注意在同一文件夾下不要出現同名文件或文件夾;選定文件和文件夾“復制”時,教師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操作方法(菜單、快捷鍵、工具按鈕)。在進行刪除操作時,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隨意刪除他人文件,特別是一些系統文件;通過讓學生使用“回收站”的“還原”命令,恢復刪除的文件,讓學生了解回收站的作用;在確認“回收站”中內容確實無用后,再使用“清空回收站”,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4.windows幫助系統windows幫助系統是學習使用windows的一個很好的幫手,通過它可以了解windows中的一些常識使用方法和規則等。5.關于實踐與探索教師可以通過“實踐與探索”指導學生學習安裝軟件,使學生了解操作系統是如何管理軟件的,讓學生能獨立的完成軟件的安裝和卸載。 《文本資源》 1.使用資源管理器注意事項 2.學習使用文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