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冊信息技術全冊教案
3.信息的十大特征 信息有十個基本特征: 1.可量度。信息可采用某種度量單位進行度量,并進行信息編碼。如現代計算機使用的二進制。 2.可識別。信息可采取直觀識別、比較識別和間接識別等多種方式來把握。 3.可轉換。信息可以從一種形態轉換為另一種形態。如自然信息可轉換為語言、文字和圖像等形態,也可轉換為電磁波信號或計算機代碼。 4.可存儲。信息可以存儲。大腦就是一個天然信息存儲器。人類發明的文字、攝影、錄音、錄像以及計算機存儲器等都可以進行信息存儲。 5.可處理。人腦就是最佳的信息處理器。人腦的思維功能可以進行決策、設計、研究、寫作、改進、發明、創造等多種信息處理活動。計算機也具有信息處理功能。 圖書一直是人類記錄和傳播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至今依然如此。圖書市場始終是最活躍的地方之一。沒有圖書,人們的生活將不可想象。 6.可傳遞。信息的傳遞是與物質和能量的傳遞同時進行的。語言、表情、動作、報刊、書籍、廣播、電視、電話等是人類常用的信息傳遞方式。 7.可再生。信息經過處理后,可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經過人工處理后,可用語言或圖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輸入計算機的各種數據文字等信息,可用顯示、打印、繪圖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8.可壓縮。信息可以進行壓縮,可以用不同的信息量來描述同一事物。人們常常用盡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征。9.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可利用性。10.可共享。信息具有擴散性,因此可共享。
4. 信息的特征(一)信息的客觀性信息是事物變化和狀態的客觀反映。由于事物及其狀態、特征和變化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所以反映這種客觀存在的信息,同樣帶有客觀性。(二)信息與載體的不可分割性信息必須借助于文字、圖像等載體,才能夠表現,被人們所感知,人們才能識別信息和利用信息。(三)信息的價值性信息一經生成并物化在載體上,就是一種資源,具有可采納性,或稱之為有用性。信息具有使用價值,能滿足人們某些方面的需求,被人們用來為社會服務。(四)信息的時效性信息是有時效的,信息的使用價值與其提供的時間成反比。信息提供的時間越短,它的使用價值就越大。(五)信息的可分享性信息的交流,一方得到新的信息,而另一方并無所失,雙方或多方可以共享信息。(六)信息的可傳輸性信息的傳輸通過信道進行,信源發出信息后,經由信道傳遞至信宿。(七)信息的可擴散性信息富有滲透性。它總是力求沖破自然和人為的約束,通過各種渠道和傳輸手段,迅速散布開去,擴大其影響。(八)信息的可加工性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信息,人們需要對大量的信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篩選、分類、整理、概括、歸納,選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九)信息的可再現性信息作為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它為人們接受、認識的過程,也是客觀事物的再現過程;信息的內容可以物化在不同的載體上,傳遞過程中經由載體的變幻而再現相同的內容。(十)信息的可存貯性有時加工處理后的信息并非立即要用,有的當時用了,但以后還要參考,人們便把信息進行存貯。(十一)信息的積累性人類知識寶庫的不斷豐富和擴充過程,就是信息經過系統化、抽象化和規律化形成知識的長期積累過程。(十二)信息的延續性和繼承性信息的作用是延綿千古,日久天長的。(十三)信息的可開發性信息作為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的特點,反映事物本質的和非本質的信息往往交織在一起,又由于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人們認識上的一定局限性,獲取信息是需要開發的。(十四)信息的可再生性和可增值性信息在不同時間、地點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并且這種意義還可以引申、推導、繁衍出更多的意義,從而使信息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