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冊信息技術全冊教案
1. internet技術及應用internet(因特網)是一種由遍布世界的各種各樣的計算機網絡組成的互聯網絡,它是全球范圍的信息資源寶庫。用戶可以利用internet實現全球范圍的共享資源、交流信息、發布和獲取信息等功能。internet是一個用路由器實現多個廣域網和局域網互聯的大型網際網,它對于推動世界科學、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internet的發展簡史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建立了一個計算機實驗網絡arpanet,當時建網的初衷是幫助美國軍方工作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換。arpanet的設計與實現主要基于這樣一個主導思想:當網絡的某個部分遭受敵方攻擊而失去作用時,也能保證網絡其它部分運行并仍能維持正常通信而不癱瘓。arpanet作為internet的早期主干網,它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絡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提出了資源共享、分組交換以及網絡通信協議分層等思想。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開始建立nsfnet。它規劃建立15個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研網,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國性規模的計算機網絡nfsnet,并以此作為基礎,實現同其它網絡連接。nsfnet成為internet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1989年,由arpanet分離出來的milnet實現與nsfnet連接后,就開始采用internet這個名稱。從此以后,其它部門的計算機網絡相繼并入internet。90年代初,商業機構開始進入internet,成為internet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到了1995年,nsfnet停止運作,internet已徹底商業化了。現在internet已發展為多元化,它不僅為科研服務,而且正在逐步進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通過internet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的氣象信息和旅游信息,閱讀當天報紙和最新雜志,了解世界金融股票行情,在家購物或定購車票,收發電子郵件以及到信息資源服務器或各類數據庫中查詢所需的資料等。近幾年來,internet在規模和結構上都有很大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全球網絡。我國的internet起步較晚,1994年4月才正式加入internet。從此中國的網絡建設進入了大規模發展階段,到1996年初,中國的internet已形成了四大主流體系。為了規范發展,1996年2月國務院發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聯網國家管理暫行規定》,規定明確指出我國只允許四家互聯網絡擁有國際出口,它們是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前兩個網絡主要面向科研和教育機構,后兩個網絡是以經營為目的,是屬于商業性的internet。目前,internet在我國已覆蓋了政府機關、學校、科研機構、商業公司和家庭等各個方面,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二、ip地址眾所周知,internet是由上億臺主機互相連接而成的。要確認網絡上的每臺主機,靠的就是能唯一標識該主機的網絡地址,這個地址被稱為ip地址。1.ip地址的組成從邏輯上講,每一個ip地址是由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位于同一物理子網上的所有主機和網絡設備(如工作站、服務器、路由器等)的網絡地址是相同的,該網絡地址在internet中也是唯一的。主機地址是用來區別同一物理子網中不同主機和網絡設備的。因此,internet中每臺主機和網絡設備的ip地址是唯一的。ip地址是一種32位的二進制地址。為了便于記憶,將它們分為4組,每組8位(相當于一個字節),每組的取值范圍為0~255,組與組之間用小數點分開。下面是一個ip地址分別以二進制形式和十進制形式表示的例子。二進制形式:11000000.10101000.00001110.00110110十進制形式:192.168.14.542.ip地址的分類internet是一個互聯網,它是由大大小小的各種網絡組成的,每個網絡中的主機數目是不同的。為了充分利用ip地址以適應主機數目不同的各種網絡,對ip地址也進行了分類。ip地址通常可分為a、b、c、d、e等五類,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