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冊信息技術全冊教案
5. 信息的要素語義要素如果信息是用語言來表達的,它就具有一定的語義。從廣義上講,這種語義并非專指用人類語言表達的意義。有些魚類在水中能夠發出一種只有它們自己才懂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是有意義的。從狹義上講,信息一般要求都能夠為人類破譯并理解,因而都能用人類語言表達。差異要素信息表現差異才成為信息。信息表現的差異主要有:(1)有與無表現“有”、“無”差異的信息是最簡單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信息。(2)多與少多少是了解世界不定性中部定度的量值。“多”與“少”是一個定性概念,“多少”是一個定量概念。多少還可以表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了解程度。(3)強與弱對客觀事物在運動中所產生的力的強弱的了解,也是人們在了解客觀事物眾多要解決的不定性中不定度的一個重要量值。(4)時空差異人們隨時隨地都可獲得信息,但在什么時候和在什么地方能夠獲得信息是無法預知的。傳遞要素事物的特征經過表現與傳遞,為其他事物所感知才能稱為信息。兩個事物之間的信息傳遞,叫做通信,信息傳遞過程,也叫通信過程。載體要素信息是事物特征的表現,這些特征是靠物質介質和物質載體來表現的。
6. 知識信息資源的共享在知識的生產與應用,即知識創新和應用的實踐過程中,對知識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和處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實際上,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往往決定了其認識事物和駕御事物發展的能力。在信息時代,隨著信息技術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迅速發展,隨著科技、文化進步在經濟發展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人們對提高獲取、利用知識信息的能力,產生了越來越高的追求。對顯性知識信息的共享而言,圖書、期刊、報紙、論文集、快報、電臺電視節目等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手段,已經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全面、系統、便捷地獲取知識信息的需要。將這些媒體所載的知識信息加以數字化加工、集成化信息整合,從簡單到復雜,國內外相繼產生了期刊、圖書、報紙等各種傳統媒體信息內容的題錄數據庫、文摘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多媒體數據庫等多種形態的信息資源。其通過網絡、光盤等數字化媒體進行傳播,大大提高了人們獲取、利用知識信息的能力。將這些數字化的信息資源集之大成,便產生了近些年來在圖書情報界方興未艾的“數字化圖書館”。此外,以光盤、網絡形式直接出版的數字化圖書、期刊在我國也已經開始出現。對隱性知識信息的共享而言,低效率、高成本的傳統會議、討論、通訊等手段正在逐步被代之以網絡會議、網絡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但是,脫胎于傳統圖書館職能的數字化圖書館,其所擁有的信息資源雖然可以通過標題、關鍵詞、作者、內容分類特征等“元數據”進行關聯檢索,甚至可以進行簡單的全文任意詞檢索,然而對于“求知者”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來說,并不能迅速而準確地提供全面、系統、針對性的知識信息。加之這些數據庫在結構、信息加工標準和質量上的差異,使得數據庫之間的信息關聯、內容關聯更加難以實現。在這個意義上,在現有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目標下開發的知識信息資源,本質上還只是一本一本“堆積”起來的數字化圖書、期刊。除了信息量大、檢索查詢速度快等方便之處外,數字化圖書館使人們感受到的獲取信息的手段與方式,依然類似于傳統圖書館的“計算機書目檢索”與“開架借書”,與在現代信息技術水平之下人們追求的信息資源共享所應當達到的境界還相距甚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人們進入在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的高級境界,多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在信息資源共享方式的設計和服務技術的實現上不斷改革創新,陸續推出了不少新的知識信息資源產品和服務技術與模式。如知識挖掘、個性化服務、知識可視化等。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知識服務”理念,明確提出了現代信息服務業的任務和目標,成為當今知識信息資源共享模式設計的核心指導思想。在這種共享模式之下,人們從知識信息資源中獲取的不僅僅是一條一條信息,而是一個一個針對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即知識。它或許是現成的以一篇文章、一個軟件、一個專利報告、一章一節教科書、一條一條百科全書、一段錄音或影視直接表述的顯性知識,或許是隱含于多個或大量顯性知識信息的、有待進一步理解、抽象、領悟的隱性知識,也或許是人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迸發出來的顯性化了的隱性知識。這樣的知識信息資源的共享方式,已經成為現代信息服務業所追求實現的高級境界。(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