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冊信息技術全冊教案
第22課 制作公益廣告畫,本課主要讓學生學習使用photoshop制作生活中用到的公益廣告畫,體會photoshop這個工具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同時提高學生對公益活動的認識程度。
教師應運用適當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任務完成中學會圖像處理,引導學生靈活運用photoshop這一工具。用photoshop很容易制作出具有某種效果的作品,學生很感興趣。教學時,不僅使學生掌握用計算機處理圖像的基本技能,更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適時地滲透、總結知識與方法。教材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逐層深入的順序安排教學內容,先介紹用photoshop合并圖像并進行初步編輯加工的操作方法,然后介紹用photoshop處理圖像的常用操作,最后學會使用photoshop繪圖,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逐步積累、螺旋上升。教學時,要注意循序漸進地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完成同一任務或操作,注意培養學生多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單元涉及了一些美術知識,應指導學生合理地運用美術知識來創作美觀協調的作品,適當地把一些美術知識整合到本單元的教學中,探索信息技術教學與美術教學的整合方式。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改編、套用或重新設計教材中的有關實例或任務,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參考)
第一課 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信息時代,信息以多種形式展現在我們身邊,信息無處不在。本課是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向學生們介紹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現形式以及信息活動,從而進一步介紹了什么是信息技術,以及信息技術與人們學習、生活的關系。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信息的定義、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現形式;了解信息的傳遞過程;認識人類的信息活動及信息社會,了解信息的價值;了解信息技術的概念及計算機技術在信息處理中的作用。本課建議1課時。一、信息在我們身邊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張展示上學路上情景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車、公益廣告、紅綠燈等)并回想自己上學路上的情景,讓學生自己說出上學路上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體會信息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學生可以繼續觀察紅綠燈圖片、雷恩英語廣告的圖片,聯系紅綠燈和廣告的作用體會紅綠燈提供禁止與準許通行的信息,商品廣告提供某種商品的信息,體會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接下來教材講到了從古到今,介紹了人類表達信息的各種方法,從遠古的“結繩記事”到當今的制作網站、發布主頁,使學生了解到人類的生活離不開信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表達發布信息的方式越來越豐富、技術也越來越先進。目前對于信息的定義爭論激烈,典型的定義就有幾十種。教材第3頁的“信息島”介紹了幾種常見的信息定義,讓學生從多方面認識信息,了解信息。課后的“知識鏈接”介紹了信息與資料、消息、情況、知識、情報的區別,介紹了信息與數據的關系。學生可以結合這部分資料更準確地理解什么是信息!疤骄俊弊寣W生進一步查閱信息相關資料,聯系理論與生活實際,多角度思考、理解信息的含義。二、信息的表現形式教材深入淺出的介紹了信息的表現形式,信息和信息載體的關系。讓學生了解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靠文字、聲音或圖像等具體形式來表現和傳遞。表現和傳遞信息的具體形式被稱為信息載體,信息載體不是信息本身,但信息永遠離不開信息載體。通過多種載體形式綜合表現的信息被稱為多媒體信息。對于某些學生來講,這部分內容也許不很容易理解,教師可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理清信息、信息表現形式、信息載體等概念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理解。該部分的“探究”給出了家庭生活的一個片斷,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的人物的活動(看書、聽收音機、看電視、上網),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同學討論圖中人物接受了哪些形式的信息,其中哪些屬于多媒體信息。三、信息的傳遞過程信息傳遞過程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難免有些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玩發電報游戲等方式,在游戲活動中理解信息傳遞的過程。然后結合教材中給出的信息傳遞示意圖,根據“信息島”中的詳細解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至于其中的信源、編碼等概念,學生理解即可。 “探究”讓學生通過舉出生活中信息傳遞的實例,進一步理解信息的傳遞過程。四、人類的信息活動人類的信息活動分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儲和信息傳遞等幾個環節。教師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并根據教材第6頁“信息島”的介紹加以理解。信息收集是對信息集中的活動和過程。生活中看報紙、看電視、上網等都可以收集信息。信息加工是將信息分析、表達出來是信息加工過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說出生活中一些信息加工的例子,通過自己體會的實例來理解信息加工的含義。信息存儲是將信息以各種形式保存起來就是信息的存儲。結合教材前面介紹的我國從古至今存儲信息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信息存儲的變化。信息傳遞是把信息傳送給另一方的過程就是信息傳遞。教材在前面已重點介紹過。 “探究”屬于擴展活動,讓學生聯系自己身邊的事,思考自己以前做過的信息處理活動,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引導他們分析信息處理活動的每個環節,充分理解每個環節作用。四、信息的價值與共享信息的價值與共享是信息的特征。有的教材中將信息的特征歸為載體性、價值性、可傳遞性、時效性等。其中載體性指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體,可傳遞性是指信息始終存在于傳遞過程中的。這些特征實則是指信息的表現形式。信息的時效性也只有信息滿足“價值”條件時,才具有時效性。所以本教材在這只涉及信息的價值性與共享性。由于該部分理論性較強,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教師應舉出例子,引導學生探討,然后歸納獲得結論。有不足之處由教師或學生來補充。使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系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五、信息社會這一部分內容教材敘述了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的發展歷程,描述了各個社會階段的特點,了解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從歷史角度理解信息社會。并且課后的知識鏈接“信息社會與工業社會的特點比較”詳細闡述了兩種社會形態的特點區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六、信息技術在學生了解了有關信息的情況后,水到渠成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有關知識。教材中第11頁的“知識鏈接”介紹了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有關情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逐步發展歷程。教師還可以查找一些相關的小故事,讓學生們更好的去認識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以及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影響。.七、關于實踐與探索“實踐與探索”是針對本課知識設計的兩個小活動,是對信息相關知識的一個擴展、延伸和練習,通過完成作業可以對本課內容作一個總結。作業1需要了解的信息有:觀看北京奧運會應該了解的信息,通過哪些途徑獲得?作業2則通過觀察、訪問、記錄、分析、歸納進一步鞏固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和傳遞等活動。《文本資源》 1.為什么使用“多媒體”表現信息 2.信息的三種表現形式3.信息的十大特征4.信息的特征5.信息的要素6.知識信息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