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八年級藝術上冊全冊教案2
4.在原課題上進行題意上的拓展,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然與情感的融合。如《東方紅》、《我的太陽》、都借用《日出》,寓意著朝氣,蓬勃歌頌光明的事物,寫景不是機械的,呆板的,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其寓意是深刻的。
第四課 日 出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看、奏、彈的實踐活動,體驗音樂語言美、作品的內涵美,由身心的愉悅產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過《日出》的欣賞,感受各音樂要素在作品中的變化發展,想象音樂中所描繪的盎然生機,并熟記主要旋律,用富有彈性的聲音及充滿生機的情緒唱好《天上的太陽,你早》,通過將音樂與姐妹藝術的比較,進一步了解音樂表現特征。
3.了解組曲、管弦樂隊、音樂舞蹈史詩的知識及格羅菲其人。
教學內容與教法建議
一、音樂長廊
(一)欣賞:
《日出》
1.內容介紹:選自美國作曲家格羅菲的管弦樂組曲《大峽谷》第一部分。大峽谷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高原的科羅拉多峽谷帶。全長約350公里,深600—1800米,寬8—25公里,河谷谷底水面線寬度小于1公里,兩側谷壁呈階梯狀。其中最深的一段(長約170公里),1919年為國家公園。大峽谷景觀宏偉雄壯,氣勢磅礴。
全曲由5個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文字標題,分別組成5幅各具風格的音畫,它們是:日出、如畫的沙漠、在小徑上、日落、暴風雨。
第一部分的“日出”,一開始定音鼓輕柔微弱,滾奏象征著黎明前混沌的夜色和微露的晨曦。隨后漸漸增強的鼓聲和徐徐流動的樂聲,表現了由暗轉明的天色變動。這時,響起了尖銳的短笛聲,如同婉轉的鳥鳴,使人聯想到大峽谷在晨光 下蘇醒了。鳥鳴聲的音調是這一部分最重要的動機,它逐漸發展貫穿前后。接著英國管奏出由這一鳥鳴動機發展而成的主題音調,組成了一個溫和親切的晨曲。隨著鼓聲的增強,晨鐘聲、水車聲和鳥鳴聲交織在一起。爾后,各種變化發展的曲調,描繪了斷壁巖層上五光十色的絢爛色彩。最后,出來鼓聲和樂隊全奏的強音,象征冉冉上升的太陽蓬勃而出。陽光燦爛的大峽谷以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2.教學建議:
(1)因為是描寫大自然變化多端的景色,音樂的和聲語匯與感情色彩很豐富,因此,學生在表達自己感受的時候也可運用多種手段,如在鋼琴上用大、小、增、減和弦的色彩加以表達;用繪畫加以表達;用美術視覺的色彩加以表達;用圖形記號加以表達,當然,也可用優美如畫的語言或各種佳作加以表達。
(2)要讓學生學會從冗長與凌亂的音響中挑出主旋律,這是聽大部交響樂的關鍵(以后的幾部大作都是如此)。方法之一是尋找突出于其他聲部的樂器音色;方法之二是尋找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找到的主旋律要加以熟記。
(3)描寫風景的音樂作品,最好能收集到風光片來輔助教學。
(4)可發動一些攝影愛好者拍攝一些日出的照片作為音樂欣賞的背景。
(二)歌唱:
《天上的太陽,你早》
1.歌曲分析:
這是一首朝氣蓬勃的少兒創作歌曲。c大調,4/4拍,大調式。其結構為帶再現的二段體。第一樂段完整地呈示了歌曲主要的主題素材,每一個樂匯與樂句的節奏型比較統一,附點與八分休止符的多次出現,使音樂形象活潑而富有朝氣,第一樂段結束在較高的主音上,使音樂色調明朗。然后第二樂段和弦色彩變得稍暗一些,使音樂產生對比,并用襯詞演唱,顯得輕松而親切,最后回歸主題,再現第一樂段第3樂句,并用“你早”結束,點明了主題。整首樂曲旋律十分流暢。歌詞采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有趣、富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