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八年級藝術上冊全冊教案2
2.教學建議:
(1)舞蹈不求復雜、漂亮、精確,但求流暢而富有韻律。
(2)有困難的學生可以以操代舞,踏出三拍子的節(jié)奏即可。
第六課 月 夜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月夜”題材的一系列實踐活動,感受音樂的抒情性,與音樂美的特征,從而產(chǎn)生親近大自然,親近藝術的情感體驗。
2.對《月光與水仙的舞蹈》所描繪的恬靜、安謐的意境作一番創(chuàng)造性的聯(lián)想;用清甜的歌聲深情含蓄地表達歌曲《夜歌》的意境。
3.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
教學內(nèi)容與教法建議
一、音樂長廊
(一)欣賞:
《月光與水仙的舞蹈》
1.內(nèi)容介紹:
選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第二曲《伏爾塔瓦河》。伏爾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一條河,它從遠古就同捷克人民的生活血肉相連,是捷克歷史的見證。夜幕降臨了,音樂開始彌漫著神幻的色彩:長笛和單簧管在低音區(qū)上下跳躍,還有豎琴樂句的穿插,這里既描繪出河水的流動,又像是“水仙女的舞蹈”,而在這有點陰暗的背景上,弦樂器(帶上弱音器)合奏的和弦樂句,似反映出銀白的朦朧月色,又很像水仙女的歌唱。
2.教學建議:
(1)從《伏爾塔瓦河》的兩個源頭的主題旋律的聽賞開始導入正課,這將引起學生的注意與興趣,因為書上并非出現(xiàn)《伏爾塔瓦河》幾個字樣,而對于這部作品的主旋律初中大家都已聽過了。
(2)對于《伏爾塔瓦河》,人們更熟悉的是它的“兩個源頭”的主題,這里要告訴學生《月光與水仙的舞蹈》與“兩個源頭”主題同屬于一部作品,以積累學生的音樂常識。必要時,可完整放一下《伏爾塔瓦河》主題。
(3)《月光與水仙的舞蹈》僅僅是《我的祖國》中的《伏爾塔瓦河》中的一段,并非開頭部分,故在上課前,教師先要做好編輯音帶的工作,把這段音樂從《伏爾塔瓦河》中挑出來,而這一段的音樂恰恰就是作者“情節(jié)性”主題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
(二)歌唱:
《夜歌》
1.歌曲分析:
這是一首俄羅斯民歌,曾被柴可夫斯基采用作為《如歌的行板》主題。歌曲結構為完全重復的兩大句,節(jié)拍自由,情緒憂郁而惆悵。經(jīng)填詞后的歌曲,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意境空曠、神秘。
2.教學建議:
(1)從世界名曲《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的主題音樂作導入,并通過它來更好地感受俄羅斯音樂特有的風格。
(2)本曲是4/6與5/4的混合節(jié)拍,第2、6小節(jié)的句末時值要唱準。
(3)可拓展介紹《如歌的行板》,介紹其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讓學生在大家面前介紹介紹。這樣,對于把握好歌曲的情緒很有好處。
二、藝術天地
(一)音樂與舞蹈:
《春江花月夜》
1.內(nèi)容介紹:
1962年在第八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lián)歡會”獲舞蹈比賽古典舞金獎,1994年“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jīng)典”評比中獲“經(jīng)典作品金像獎”。表演者陳愛蓮是我國著名的舞蹈家。
2.教法建議:
(1)此曲的音樂旋律大家已經(jīng)非常熟悉,主要讓學生在觀看影象時觀察舞蹈是怎樣用其肢體語匯表達音樂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2)讓擅長舞蹈的同學跟著影象學做幾個動作或身段造型。
(二)音樂與詩歌:
《秋湖月夜》與《念奴嬌•過洞庭》
1.內(nèi)容介紹:
《秋湖月夜》:
《念奴嬌•過洞庭》:
注解:
洞庭——兩個相連的湖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