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方法: 從視覺、聽覺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學唱時采用跟唱方法,欣賞加強體驗,以樂動情。
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設備及課件
學習用具: 課前收集的江南文化資料、圖片及創作素材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江南
導入:多媒體展示一組江南美景(江南園林、水鄉景觀),讓學生充分領會江南景致清新、柔美、秀麗、婉約的特點。(音樂背景:琵琶獨奏《太湖美》)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江南,去感受江南音樂的獨特魅力。[創設清新典雅的課堂環境,并揭題]
二、唱江南
1、《無錫景》
(1)播放《無錫景》問:歌曲介紹了無錫哪些美景?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2)生討論后,指名回答。
(3)隨音樂學唱。(熟悉后注意引導學生婉轉輕柔、流暢連貫地唱出江南民歌的特色)
(4)嘗試用吳方言演唱《無錫景》。
2、《太湖美》
(1)生欣賞,并思考其風格。
(2)集體交流欣賞心得。
(3)師講述:這是一首具有濃郁江南民歌風格的創作風格的歌曲,曲風清新秀麗,曲調柔美流暢、迂回婉轉,易于上口。
(4)集體跟唱《太湖美》。
三、聽江南
1、多媒體展示主要的絲竹樂器
[通過聽、看,了解江南絲竹的相關知識]
2、聽賞江南絲竹《紫竹調》
(感受江南絲竹的輕、細、柔、美的風格特點。)
四、品江南
請學生介紹其收集到的江南文化方方面面的資料。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江南戲曲。2、江南建筑。3、名人佳作。
[將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用多媒體展示給其他學生]
試用簡練的詞語對江南的景、歌、樂、文作一概括。
五、show江南
請學生以“美麗江南——我的家”為主題,結合多媒體展示自然美景,發揮其想象力,創編出各種形式的節目并為大家表演。
六、結束課堂(播放結束音樂《紫竹調》)
同學們,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繡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領略其中無窮的魅力
一、《豐收之歌》教學設計
1、導入
由題目得知,這是一節反映農民喜獲豐收的音樂課。內容有歌曲(新疆民歌)、小提琴曲《慶豐收》、民族管弦樂曲《豐收鑼鼓》等。如何上好這節課,為此我做了精心的準備。
首先我設計了一個自認為比較合適的開頭:
(背景音樂:小提琴曲《慶豐收》)
師:同學們,今天由我來為你們上課,希望我們共同度過快樂的40分鐘。
師:我帶來了一些物品,請同學們辨認一下。
師:我還準備了一組詞語,葡萄滿串、金橘飄香、麥浪滾滾、果實累累,從這些物品和詞語中我們聯想到兩個字,是什么?(豐收)。
以小提琴曲《慶豐收》作為背景音樂,在背景音樂下請學生識別一些農作物(花生、辣椒、大蒜、扁豆等),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我在準備的葡萄滿串、金橘飄香、麥浪滾滾、果實累累一組詞語中,讓學生從這些物品和詞語中聯想到兩個字——豐收。簡略介紹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一首西北風味的表現豐收的音樂《慶豐收》(南京藝術學院張靖平教授創作),提問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小提琴)。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本課的主題(學習歌曲《豐收之歌》)。
2、學習歌曲學習歌曲《豐收之歌》
首先我進行了自彈自唱,邊唱邊打手鼓的形式,在歌曲欣賞中我設計讓學生邊聽邊從歌詞中找出有關新疆的地名(伊犁、哈密)、特產(麥子、稻谷、馬奶子葡萄、哈密瓜),使學生產生學習歌曲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