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新文化運動教案
激進派,對儒家的傳統道德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⑴經濟基礎不同(初步發展;進一步發展) ⑵(代表階層不同)維新派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上層.激進派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 ⑶歷史背景不同(封建頑固勢力強大;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在文學革命方面有兩位人物作出了重要貢獻,哪兩位?他們在這方面的功績是什么?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胡適《蝴 蝶》
牛刀小試
(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頒布法令,規定從當年秋季起,國民小學的國文教科書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話國語。這表明當時文學革命a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會所認同 c.推動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徹底成功
過度:1917年11月,一聲炮響,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從理想轉化為現實。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帶來了新的希望。
這也改變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也即開始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人是誰?
李大釗成為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他的代表作有《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四、新文化運動影響
1、性質
(1)前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2)后期:無產階級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文化運動
新聞資料一:民國初年,北京《中華新報》曾登了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 ,還未嫁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自殺殉夫,歷盡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絕食,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新聞資料二:1919年的《大公報》報道:山西省成為全國離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內離婚案多達2127件。在一些小城鎮,離婚事件也屢見不鮮。浙江鎮海縣婦女都知道沒有愛情就離婚。
思考:兩則新聞反映的婚姻觀有何變化?與哪一思想運動有關?說明了什么?
2、進步性(主導):
(1)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2)對封建專制思想發起了全面的攻擊,傳統的權威被打倒,為新思想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3)前期弘揚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4)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拯救國家的思想武器,為五四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5)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們對國家政治事物的關心。
(6)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白話文的使用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但是新文化運動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們看下面兩段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新思想沒有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
----李時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