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2
材料十五
“人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人是生而平等的,社會存在著人們共同利益的公益,為了維護這種利益,人們都要遵守契約……當統治者要撕毀契約時,人民有權推翻他。 ”
認為立法權應屬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體現公共利益的法律。……重返主權在民,而國王僅僅是人民公仆的幸福時代。 ——《社會契約論》
材料十六
行政權利的委托者絕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人民就可以委托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擔的一種義務,它只是人民賦予行政機構的一種臨時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規定時為止。
——盧梭《社會契約論》(轉引自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十七:
路易十六在獄中閱讀了啟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 ——柏克:《法國革命論》
材料十八: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他們固有的、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損害這些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 ——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
材料十九:
聯邦憲法第一條規定:聯邦立法權屬于由眾議員和參議院組成的國會……第二條:聯邦的行政權屬于總統……第三條:聯邦的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
——美國1787年憲法,轉引自王榮堂等主編:《世界近代史》
[板書設計]
1、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為人們的思考和判斷提供了新的
背景 思想武器
2、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根本
原因)
性質: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英國:17世紀
興起
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等
啟蒙運動 內容
(17—18世紀) 法國:18世紀
高潮
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
盧梭、狄德羅等
1、動搖封建思想,對歐洲國家的改革起了推動作用
影響 2、為美、法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
3、為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系統的政治構想
[訓練設計]
一、選擇題
1、 17 、 18 世紀的歐洲人相信,人類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動人類社會自身的不斷前進。產生這種認識的主要原因是( )
a .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b .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