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單元第2課《新文化運動》
二、課堂系統
1、導入設計:導入:投影-李大釗的《青春》(配背景音樂),讓一學生朗讀,同時展示李大釗的頭像。附:
李大釗:青春[19xx年9月]
……自我之青春,……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乘風破浪,迢迢乎遠矣,復何無計留春望塵莫及之憂哉?吾文至此,已嫌冗贅,請誦漆園之語,以終斯篇。(原載19xx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號)
(該生必須語調平緩,發音標準)
教師引導:文章矛頭指向統治中國多年之久的傳統禮教,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從而引出課題。
片頭:運用動畫(強烈的視覺效果,提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同學們,前面我們講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宣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時并沒有對封建的正統思想進行徹底地批判,袁世凱篡權后為復辟帝制大搞尊孔復辟。帝國主義、封建余孽和保皇黨也搖旗吶喊,一時中國大地烏云翻滾,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引發了一場偉大的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展示】袁世凱復古(古裝、祭孔、皇帝印等圖片,可選用),讓學生體會到思想解放前的社會心態和政治氛圍。另外還有帝國主義的支持、封建余孽和保皇黨的搖旗吶喊導致思想混亂。
【學生自答】有關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本部分內容初中涉及過。
新文化運動的爆發
【提問】1.時間、地點、2.標志(標志是什么,然后展示圖片組"標志"印證)
【展示】
【討論】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什么?(分組討論)
分組要求:以學生的宿舍為單位,結合自己的預習情況,人人發言,最后以宿舍負責人為發言代表,形成自己本組的要點。最后通過全班同學的舉手表態,再加上教師的點播,形成最后的答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找出有關內容并回答,然后展示相關內容,在這里采用談話法一一講明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輔以圖片加以詳細講解。
【引導語】:這場偉大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陳獨秀2.李大釗3.魯迅4、胡適(電影可選用)
【猜猜看】屏幕上展示出四個頭像后,讓學生說出他們是誰?有哪些主要功績。
【點播】可以打亂教材的順序,總結出新文化運動的內容。高度提煉。即“三提倡三反對”
【材料補充】在講述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時。補充以下材料(屏幕顯示)
胡適(1891~1962),現代詩人、學者。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生于一個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時就讀于家塾,習四書五經。9歲起熟讀多種中國古典小說。19xx年赴上海,入梅溪學堂、澄衷學堂、中國公學等校。19xx年赴美國留學,19xx年在康奈爾大學獲文學士學位后,入哥倫比亞大學讀哲學,師從杜威,深受影響。1917年完成博士論文(1927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文學改良要從“八事”入手,首次猛烈抨擊封建文學,是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首篇正式宣言,為文學革命的發難之作,引起很大反響。
【典型發言】白話文和文言文究竟哪一個對社會的發展有益呢?我們現在為什么還學習文言文?
【分組討論】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得出本組的看法。(可以借助教材p143和p148的閱讀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