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教學設計
復活節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離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開恩群島也有2,075 公里距離。該島形狀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復活節島以其巨大石雕像而著名,島上有約600座以上的大石雕像,以及大石臺(ahu,石堆)遺跡,其朝陸復活節島上以火山巖石雕刻的作品地方向有露天庭院,某些庭院建筑巧妙。復活節島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們或臥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邊。其中有幾十尊豎立在海邊的人工平臺上,單獨一個或成群結隊,面對大海,昂首遠視。這些無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動,高鼻梁、深眼窩、長耳朵、翹嘴巴,雙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幾十噸,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噸。有些石像頭頂還帶著紅色的石帽,重達10噸。這些被當地人稱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巖、凝灰巖雕鑿而成,有些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炯炯有神。令人不解的是,島上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著什么?人們又是如何將它們從采石場運往幾十公里外的海邊呢?至今是未解之謎。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分頭介紹。
2、安排討論分析。 1、搜集文化遺產資料。
2、說明文化遺產的文化特色。
阿布辛拜勒
阿布辛拜勒是古埃及規模最大的巖窟廟建筑。位于埃及最南端的阿斯旺。 為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約前 1304 ~前1237在位)所建。共有大小兩座,全部在尼羅河西岸峭壁上鑿刻而成。大廟(主廟)奉祀賴神(太陽及王權之神),廟內分3個大廳, 深入峭壁達56米。 廟前有4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 取端坐姿勢,像高20米,是古埃及巖窟造像中最大的。小廟奉祀哈托爾(蒼天女神),廟前有4尊國王立像和2尊王后涅菲爾提里像。造像較小,但王后姿態美麗動人。阿布辛拜勒巖窟廟自古以來未遭嚴重破壞,因20世紀60年代修建阿斯旺水壩,原址被淹沒,遂按原樣遷建于附近高地,工程到1980年完成。
二、透視文化多樣性
探究活動四:各國民歌演唱
主要播放民歌,讓學生欣賞。備選曲目:俄羅斯、非洲民歌。
要點提示
文化的多樣性首先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這種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民歌是藝術中的一種,表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歌。不同的曲調、旋律及不同的內容和演唱風格構成民歌的文化多樣性。選擇有代表性的民歌演唱,可以起到強烈的感染力。
此次活動主要是展示民歌的特點,不是演唱技巧的高低。因此,對參加此次演唱的同學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條件,可以將這堂課搬到有音響設備、視聽效果好的音樂教室或報告廳進行,效果將會更好。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準備演唱音像器械、選擇曲目。
2、組織交流和分析。
2、 1、搜集資料,參與介紹和演唱。
2、討論民歌、民族服飾、飲食的文化特征。
三、尊重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