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第一節 實踐及其作用學案
【判斷】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知識分子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p125-3
(2)人民群眾是社會 __________ 的創造者,從而推動了社會的 ______ 進步。
①勞動群眾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_______。
②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 ______ 。
③勞動群眾還 _________ 了精神財富。
(3)人民群眾是 _________ 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______作用。
a、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突出地表現在 _________ 時期。
b、 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以后,人民群眾作為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他們所起的作用是通過進行______、______和______社會主義制度來實現的;也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管理 ______ 和 _______ 事業來實現的。
綜上所述,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因此我們說: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相關知識】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加強作風建,重點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知識拓展】在人民群眾問題上,始終存在著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一種是唯心主義英雄史觀;一種是唯物主義群眾史觀。 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是生產方式不斷更新的歷史,是生產發展的歷史,而人民群眾始終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夸大個別人物的意識或神靈天意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或神的意志決定歷史發展的方向,決定社會的前途,而人民群眾卻是微不足道的,把人民群眾看做是受天命、偉大意志擺布的工具。
歷史唯物主義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不是說個人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更不是說人民群眾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一定歷史條件(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精神條件)的制約,而且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并不否定英雄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但是,他們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反映進步階級的利益。因此,他們雖然對歷史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
在十七世紀的英國和十八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農民為它爭得的。 ——恩格斯
思考: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有何啟示? ……
二、同群眾實踐相結合 (本框上上一框的方法論,主要告訴我們怎樣同群眾實踐相結合)
1.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_____而奮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要 __________ (是態度問題,是前提)
思考:為什么要相信群眾? (p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