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第一節 實踐及其作用學案
②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會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
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09•海南)XX年3月28 日20時30分到21時30分,全球24個時區的XX余座城鎮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接力”參加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旨在節能減排保護人類地球家園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我國從東到西眾多城市的公眾極參與了這一活動。“地球一小時”活動節約的能源雖然有限,但是,當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并化為自覺保護環境的實踐,就會對全球節能減排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這說明
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動
③實踐具有能動性、社會性和客觀性的突出特點
④實踐是人類應對環境的有效合理的適應性活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08•天津)塑料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和諸多方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被人們認識。目前我國每天都要產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觸目驚心,為此國務院出臺了“限塑令”。國家發政委擬將超薄塑抖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品目錄;財稅部門將制定稅收政策,調控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鼓勵廢塑料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感性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 ②實踐提供認識的工具和手段
③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 ④認識的獲得都必須親身實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08•山東)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天圓地方”、“圓球體”、“扇球體”和“不規則扁球體”的漫長過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體現的哲理是
a.創新是對既有理論的突破和拋棄
b.認識在實踐中多次反復而無限發展 c.意識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變化
d.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
11.(08•廣東)我國政府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障制度,強化防災減災工作等。這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