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第一節 實踐及其作用學案
(2) __________ (工作方法、手段)
思考:為什么要依靠群眾? 教材分別從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分析了原因。(p129末)
(3)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目的、歸宿)
思考:為什么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p130-3) ……
【相關知識】對人民負責;黨的性質、宗旨、民主執政;三個代表。
【小結】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三者是內在統一的:相信群眾是 _____ ,依靠群眾是手段,_____ 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2.青年學生要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1)為什么 (2)怎么樣)
(1)為什么青年學生要與人民群眾相結合?
①青年學生的特點決定的; 想一想:青年學生有何特點?…… (p130-3)
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需要。
(2)怎樣做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①②)
①把讀書和實踐相結合。
既要學習__________,又要參加__________,要把 _____ 和 ______ 結合起來。
②在“____、____、____”三個方面徹底轉變。
情,對 _________ 有思想感情。即(三感一思想):對人民群眾的事業有 _______ ,對工農群眾有 _______ ,對群眾疾苦有 _______ ,樹立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
理,即 __________ 的道理。就是要以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__________,為人正直,做事要認真。
行,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 __________ ,理論聯系實際,做工農的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為工農服務。
[點撥] “情、理、行”都突出人民群眾的重要性和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
[基本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原理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_________的創造者,從______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是社會_________的創造者,從而推動著社會的______進步;人民群眾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在社會變革中起_____作用。
方法論:我們必須樹立_______觀點,_____群眾,_____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_____ 。(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情、理、行”三方面徹底轉變)。
三、在實踐中改造主觀世界
哲學上講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客觀世界)、人的思維意識(主觀世界)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1.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認識世界:就是正確地認識世界的 __________ 及其 __________,正確認識我們所要了解的 __________,(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2)改造世界:包括改造 __________ 和改造 __________ 。
2.(在實踐基礎上)改造客觀世界。
(1)改造客觀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會。
(2)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關系。(p134-2 了解)
改造自然界 改造社會
前提 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屬性與規律 按照社會發展規律
內容及
目的 變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態,使自然界發生和諧的變化,創造出新的人工形態的物質資料以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通過變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管理體制,改變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使社會面貌發生變化,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