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復習二
[答案] (1)①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東盟十國是中國的近鄰,中國的發展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②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會大于各個部分的功能之和。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如果中國與東盟合作,地區關系和諧,就有利于促進中國的發展。
例題9(文綜全國卷ⅱ, 黑龍江、吉林、廣西各省考卷第38題) 38.(24分)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我國面臨著資源缺乏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在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某企業利用當地豐富的小麥資源生產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態循環,構建起糧食加工和養殖產業鏈,實現了生態農業產業化。這四次增值和生態循環是:①生產味精帶動小麥種植,小麥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對生產廢水、副產品進行生物技術加工,變成優質飼料和肥料;③用加工處理后的飼料養牛;④將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銷往國內外。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材料中實現資源循環與價值增值的哲學依據。(12分)
答案 ①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小麥、味精、廢棄物、飼料、牛羊、市場處于普遍的聯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廢棄物既有廢棄物的特性,同時也有資源的特性。一次循環過程中的廢棄物可以成為下一次循環過程的資源。(6分)
②小麥—味精—廢棄物—飼料—牛羊—市場的產業鏈形成的過程體現了在正確認識聯系的規律性和條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變某些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從而達到目的。(6分)
例題10(北京市海淀區XX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練習)
“農民得實惠、企業得市場、政府得民心、經濟得發展”,這是今年以來中央在全國范圍內以擴大內需、普惠農民、改善民生、應對金融危機而實施的“家電下鄉”政策所帶來的成效和反應。但在一些地方,卻發現家電下鄉也存在諸如補貼不能及時到位,下鄉產品品種不齊全,質量參差不齊,售后服務網點分布不平衡等問題。
運用聯系的觀點,結合材料二談談企業應如何開拓農村家電市場?(7分)
答案 ①把握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2分)企業開拓農村家電市場,必須聯系國家政策農村的具體實際以及自身產品結構與質量等因素。(1分)
② 把握聯系的多樣性。(1分)企業應既要看到開拓農村家電市場的直接聯系、眼前聯系,又要看到家電下鄉活動之中存在的間接聯系、長遠聯系,調整產品結構,完善售后服務。
(1分)聯系的多樣性還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1分)企業應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的有利條件,克服銷售網點少等不利條件,創造有利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1分)
2發展的觀點
⑴事物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事物的運動(條件性)
⑵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⑶一切事物處在變化發展中(永恒性)
⑷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方向性)
⑸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⑹事物發展的原因
⑺事物發展的狀態
⑻事物發展的趨勢
例題10 某廠是一個國有企業,同眾多的國有企業一樣,一方面有質量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存在嚴重的社會負擔,企業出現嚴重虧損。新班子上任后,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一是進行市場調研,收集國內外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的結構,同時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新產品的開發,做到生產一代、開發一代、跟蹤一代。二是狠抓營銷,實施名牌戰略,建立銷售網絡,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三是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精簡管理人員,擴大營銷隊伍,他們還借鑒了外地模擬市場核算經驗,使生產成本逐年下降。在全廠職工的共同努力下,該廠利稅連續多年以50%以上的速度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們開始了資本運營,先后在全國其他地區和國外辦廠,還進行了股份制改造,逐漸形成了一個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請問該廠是怎樣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